一名女子的神秘失踪,背后居然与一百多人有关?( 二 )


因涉及人命 , 又有证言 , 知县杨思溥便将涂如松收监 , 进行审讯、调查 。
在用刑审讯下 , 涂如松顶不住了 。 他招认 , 自己将杨氏尸体溺于水塘之中 。
但 , 直到把各个水塘用水车暂时抽干 , 也没看到杨氏的尸首 。 这供认了也不知道该如何上报结案呀!由于始终找不到尸体 , 监狱外涂母许氏也一直在为儿子上诉 , 因此 , 大半年过去 , 案子始终没有进展 , 涂如松暂时获释 。
根据清朝法律规定 , 地方官吏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审结案件 , 否则将受到处罚 。 因此 , 不久后 , 杨思溥去职 。
雍正八年十月十七日 , 麻城县迎来了新的试用知县 , 汤应求 。 这宗棘手的案子来到了他的手上 。
02接手后 , 汤应求细看了先前种种口供、文书 , 心里先隐隐做出了判断:大概一切不过是捕风捉影 。
为打破悬案僵局 , 首先 , 汤应求要攻破的是赵当儿 。
赵当儿身为本案唯一的“目击证人” , 连续多次受到汤应求提审 。 这回 , 赵当儿改口供了 。 关于审理细节 , 当时并无记载 , 不得而知 , 只知道 , 他承认了先前对涂如松的指控都是胡乱编造的 。 编造起因 , 是他收到了生员杨同范(杨五荣堂兄)、刘存鲁的贿赂 。
据供述 , 事情是这样的:
原本 , 赵当儿只是路过听到了杨五荣跟身边人讨论妹妹杨氏是否为涂如松所杀 , 听到后 , 就跑到相熟的人家中 , 八卦这件事 。 凑巧 , 生员杨同范也在场 。 听罢 , 杨同范便给赵当儿好吃好喝 , 并奉上银子 , 提供了说辞让赵当儿告诉杨五荣 , 随后到官府上作涂如松杀妻的目击证人 , 以此对涂家进行恐吓讹诈 。
汤应求随后诘问杨五荣 , 杨五荣竟然也承认了自己有参与到收买赵当儿为证人一事 。
此时 , 在汤应求看来 , 杨同范、刘存鲁无疑是此次诬告的主谋 , 杨五荣则是凭猜测也参与其中 。 得此审理结果后 , 汤应求向上级提请 , 务必将这两名品行恶劣的生员革除 , “以惩包讼刁风” 。
那么 , 当时赵当儿改口供 , 有没有可能也是遭到了像涂如松那样的刑讯逼供呢?根据前前后后的官府文书来看 , 都没有提及这点 , 所以 , 应该是赵当儿自己胆子还不够肥 , 才让案件找到了突破口 。
而关于涂如松所称的冯大与杨氏奸情 , 以及涂母供述的一位名为王一的人曾藏带一名“妇人” , 怀疑是杨氏 , 这些在当时也作了一番调查 。 结果是 , 冯大的姑丈王廷亮矢口否认奸情一事 , 王一携带的妇人则是他本人之妻 。 因此 , 当时的结论是 , 拐逃应是确凿的事 , 但究竟是谁拐、人在哪 , 都未知 。
以上便是汤应求接手此案后主要的调查结果 , 此时是雍正八年十一月 。
在汤应求的逻辑里 , 为什么早觉得案子疑点重重 , 认为涂如松没有杀妻藏尸?其一 , 他认为涂府所在之地 , 比邻数十户人 , 又非深山独居 , 如果真藏尸了 , 怎么会没有一个邻居撞见?其二 , 当晚涂如松就召集邻居一起找人 , 如何做到分身藏尸?其三 , 涂母许氏就那么一个儿子、儿媳妇 , 怎么会坐视不管让儿子把儿媳打死?
杀妻命案变成吓诈诬告案后 , 汤应求的破案重点放在了拐逃上 , 加大力度发告示悬赏杨氏下落 。 而原本的案涉人员涂如松、杨五荣、王廷亮等 , 只是严肃警告 , 其他查明无关的人士 , 也暂时释放了 。
然而 , 一切并未如愿 。 从冬天等到春天 , 直到雍正九年三月 , 杨氏依旧下落不明 。
这时候 , 涂如松坐不住了 , 他怒而到司府控诉 , 请求为他伸冤 。 他噼里啪啦讲了一堆自己从去年开始如何被冤枉入狱、屈打成招 , 又控诉汤应求拖拖拉拉不作为:“可怜产业荡尽、家散人离、妻被拐而反受其殃 , 情已真而反搁其案 , 伏乞赏提亲讯 , 沉冤得伸 , 生死衔结 。 ”
案子因为杨氏的下落不明始终陷入死结 , 汤应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
03两个月后 , “转机”猝不及防地来了 。
麻城县所辖区域出现了一具面目难辨的无名尸骸 , 于是 , 就有了文章开头所发生的事 。
这具尸体 , 在大多数人眼里 , 是没有身份的;但在另一些人眼里 , 是“早有身份”的 。
雍正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 也就是无名尸骸被发现的一个月后 , 杨五荣忽然上诉说 , 自己身负“三冤”:一是自己的妹妹杨氏无故在涂如松家“尸命俱没” , 前知县不好好查 , 还暗嘱新知县汤应求不要纠结尸骸 , 把案件重点转移到拐逃上;二是自己被胁迫承认拐逃妹妹;三是此前堂兄杨同范因此案要被开除生员身份 , 冤枉啊 。 如今沙滩上出现了一具尸体 , 不知道为什么知县验尸都说是男尸 , 依据在哪?如果是女尸 , 依据也得说清楚 。 这明显有疑 , 请上级相关部门给点压力 , 好好查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