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湖北废弃养鸡场泥土变白色,引警方怀疑,调查牵出两亿惊天案( 三 )



“谢谢好心人啊 。 ”几分钟后 , 拿到水的老任和同事离开了工棚 。
他们很快把侦查到的一切向上级作了汇报 , 种种迹象表明 , 这个不让陌生人靠近的隐蔽工棚 , 很有可能就是陈长川的制毒窝点 。
此时 , 这个号称干一票就金盆洗手的大哥 , 又在哪里呢?
写满数字的硬纸片专案组根据制毒窝点所在的具体位置 , 进行了详细的布控 , 他们没有着急行动的原因 , 还是在等大鱼现身 。
这么大体量的一个毒品生产 , 主事人陈长川不可能不露面 , 他出现了 , 才是真正收竿的时刻 。
三天后 , 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人进入警方视野 , 只见他慢悠悠地骑着车不停在外围兜圈 , 却始终不接近工棚 。

这个男子的可疑行迹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 他会不会就是陈长川呢?民警发现 , 男子下车后 , 不停向四周张望 , 似乎是在看周围有没有往来车辆 , 过了大概半小时 , 他才骑着车往工棚驶去 。
“行动!”负责人一声令下 , 伪装在附近的电力工人、游客和情侣立马扑向工棚 , 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 , 并在工棚内 , 看到了惊骇的一幕 。

里面一共有二十多个加热炉 , 就在民警到达时 , 每个炉子还在一刻不停地工作着 。
旁边的一个仓库里 , 散发着浓浓的刺鼻气味 , 上百桶化工原料堆放其中 , 民警粗略一算 , 光是化工原料就高达九吨多 , 这些原料可制成冰毒3吨 , 如果拿去地下市场贩卖的话 , 毒资将高达2亿元左右 。

民警猜想得不错 , 骑摩托车的男子正是陈长川 , 不过这名字是他在“道上”的名号 , 其真实身份正是专案组一直怀疑的陈某兵 。
其余十多名犯罪嫌疑人 , 均是陈某兵的家人 ,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制毒团伙 。
万幸的是 , 因为警方及时介入 , 打乱了陈某兵的大计划 , 他虽然拥有大量原料 , 可冰毒还没来得及制作成功 。

从陈某兵的身上 , 民警搜到一张写满了数字的硬纸片 , 据陈某兵交代 , 这是制毒的原料配比 , 每个家庭成员都牢记于心 。
令民警感觉奇怪的是 , 现场缴获的制毒原料 , 并不属于易制毒(化学)品 , 也就是说 , 完全不在国家管控范围内 , 但是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来的 , 又的确是毒品 。
这些不在管控范围内的原料 , 又是从哪里弄来的?
“硬纸片是谁给你的?”面对民警讯问 , 陈某兵始终不发一言 。
隐藏在背后的“技术链”在专案组强大的心理攻势下 , 陈某兵总算开了口 , 他承认自己的确是在制造冰毒 , 但是原料和设备他是从外面购买的 。
“我不知道在哪里买 , 也不知道买了多少钱 。 ”
“我只知道把这些原材料按照配比弄成液体 , 其他一概不知 。 ”

陈某兵的拒不配合 , 让案件侦办陷入困境 , 这也是家族式制贩毒犯罪集团最难攻破的一个点 , 只要其中部分人被抓 , 大家都很清楚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结局 , 横竖都是死 , 绝对不会把隐藏在深处的人拖下水 , 因此 , 民警想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 就显得格外困难 。
但是 , 再困难也必须想办法 , 因为缴获的原料并不属于管制目录 , 躲在陈某兵背后的这条“技术链” , 很有可能采用的是一项全新的制毒工艺 。

如果不能将其连根拔除 , 即便将陈某兵一干人绳之以法 , 也会后患无穷 。
民警决定逐个击破 , 从与陈某兵的数次交锋中 , 很明显能感觉到 , 他一直在保护着某个人 。 既然撬不开他的嘴 , 就从其他犯罪成员进行突破 , 总不可能大家都有想保护的人吧 。
经过一个星期的轮番审讯 , 专案组总算获得一条有用信息 , 某个成员称 , 陈某兵曾经在一次酒醉后说过 , 如果将来出了事 , 就把杜旋推出去抵罪 。
这个杜旋 , 又是何人?如果他是陈某兵想要力保的人 , 为何又要被当做替死鬼?

沆瀣一气杜旋 , 真实姓名潘宣 , 是个不学无术的无业游民 , 平时最大的爱好是赌博 。 根据陈某兵家族成员提供的信息 , 专案组调查出杜旋的真实身份 , 这样一个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人 , 怎么可能搞得出全新制毒工艺?
“深挖潘宣的关系网 , 看看有没有可疑的地方 。 ”顺着这条思路 , 民警发现他还有个哥哥叫潘凯 ,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 , 大学主修化工专业 。
难不成 , 这个潘凯才是幕后主谋?在互联网公司里 , 民警找到了潘凯 , 与此同时 , 另外一组民警在武汉某个地下赌局中 , 将正在一掷千金的潘宣抓捕归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