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不输瑞士,比巴黎浪漫,被康有为疯狂表白的最具幸福感城市!( 二 )


黄海之上 , 胶州半岛东部 , 青岛是中国最有欧洲范儿的城市 。
这座城市 , 无论在哪个时期 , 都书写着浪漫的故事 。

它从来都不乏文人墨客 , 更不少侠义气节 , 三面环海 , 包容而博大 。
海风阵阵 , 岸线曲折 , 红瓦白墙的德式建筑 , 震撼的海上美景...
四季转换 , 空气里飘着人们软糯的语调 。

春天 , 青岛一天就能换一种味道 。
海棠 , 丁香 , 桃 , 梨 , 藤萝 , 杜鹃....竞相开放 。
红砖绿瓦 , 碧海蓝天 , 一座岛城 , 一树花香 , 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新鲜的咸腥味 , 世间万物都醒来了 。

夏天 , 青岛处处写着生命力 。
各式各样的绿色和凉爽的空气驱散了空气中的炎热 。
蓝天白云 , 绿树大海 , 浴场里嬉笑打闹的人 , 都是专属于夏日的风景 。

秋天 , 青岛的景色十分诱人 。
站在满是金黄的梧桐巷道里 , 沉醉在八大关动人的斑斓中 , 让人恍若置身于法国巴黎 。
工作了一天的人们 , 街边小馆一坐 , 一盘刚刚打捞上岸的海鲜 , 再灌下几口啤酒 , 生活的乐子不过如此 。

冬天 , 青岛来了有可能就走不掉了 。
不似夏日里的人山人海 , 冬季的大海宁静清澈 , 别有一番味道 。
老城独特的韵味在红白世界的碰撞下 , 更加浓郁迷人 。

青岛 , 有北方的文艺
青岛 , 一座充满色彩的城市 。
它就像一位彩绘大师 , 用各种不同的颜色一点一点将自己装饰起来 , 让人怎么看都看不厌 。

八大关是北方文艺的代表作 。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 , 有“看花辨时 , 闻香识路”之誉 。


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 , 在高矮不一的石墙和繁花绿树的掩映中 , 各具风格的建筑宛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八大关的每一片红瓦白墙 , 都像是风走了八千里 , 慢慢走 , 细细品 , 很容易让人沉醉在时光里 。


背靠八大关的花石楼外墙 由花岗岩石砌筑 , 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
这栋融合了西方多种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 窗户采用彩色玻璃 , 看上去奢华无比 , 然而床和床头柜朴实的深色木又显得低沉厚实 。


这些建筑在岁月的打磨下依旧光彩夺目 , 如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长久伫立 , 任时光流转 , 宠辱不惊 。
时光打马而过 , 曾经的故事早已烟消云散 。


天主教堂有着淡黄色的墙体 , 砖红色的屋顶 , 红色的窗棱以及简洁优美的图案 。


作为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 它和印象中教堂的严肃感觉完全不同 , 好像有了更加丰富的光芒 。
广场上 , 表演的街头艺人、拍摄婚纱的幸福情侣、吹着泡泡奔跑的小孩...这里每天都是这么热闹非凡 。
找一个空闲的下午 , 坐在旁边的台阶上 , 看着这简单的画面 , 整个人都轻松下来了 。


湛山寺是市区唯一的佛寺 , 三面依山 , 南眺大海 。
湛山寺前蓄山泉之水而成放生池 , 池畔有兰亭 , 白玉观音菩萨立于池中 。



崂山指的不只是啤酒 , 它还是“海上第一名山” 。
靠海而居 , 山海相连 , 有诗云:“泰山虽云高 , 不如东海崂 。 ”


登山观海 , 看浩渺烟波 , 于海看山 , 更知群峰攒簇 。
山的巍峨高耸和海的波澜壮阔 , 站在崂山之巅 , 方知何为“山海不可平” 。
有山自有水 , 青岛啤酒能获此盛名 , 崂山之水是功臣 。


如今的崂山 , 不乏道士与道观 , 比起佛教的神圣 , 道家更加逍遥与自在 。
崂山之景 , 则为这逍遥添了静谧与神气 。


路的尽头 , 是海
小青岛远远看去形如一把古琴 , 故又有叫“琴岛”之称 。
而那座德国人建于1898年的灯塔 , 则是青岛的地标之一 。


小青岛其实很小 , 但它晴时天蓝海蓝 。
每当夜幕低垂时 , 灯影波光便会形成青岛—景—“琴屿飘灯”的美景 。
金色余晖晕染大地 , 或发呆 , 或和路人攀谈两句 , 这种生活让人好生羡慕!


来到青岛 , 没有人会错过栈桥 。


位于青岛中山路南端的 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 , 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 。
一群群海鸥围绕着人们飞 , 遇到人不算太多的时候 , 坐在这里吹吹海风 , 舒服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