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在中国最东端的小岛上做个“岛主”( 二 )


有人说 , 崔倩慧的生活就像现实版《海岸村恰恰恰》——一部去年大热的韩剧 , 男主与女主相遇在一座海边村庄 , 并最终展开了一段甜蜜的爱情 。 但剥离了美好的滤镜后 , 岛上的不便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 交通是这里最大的不便 。 虽然地理位置上宁波离家并不算远 , 但每次从家到学校 , 崔倩慧都要先乘船到以前读书的嵊泗岛 , 再乘船到舟山 , 接着从舟山三江码头坐火车到鸭蛋山码头 , 然后坐轮渡去北仑的白峰码头 , 最终换乘半小时的车抵达学校 。 每次返校她都要花上将近两天的时间 。
交通方式带来的限制会辐射到方方面面 , 医疗不便也是岛上的主要麻烦 。 岛上的卫生所只能看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 。 因为枸杞岛离上海不远 , 如果生了严重的病 , 岛民大多会选择直接到上海的医院就医 。
因为运输成本高 , 加上近些年旅游人数的增多 , 岛上的物价几乎和上海的物价水平差不多 。 西红柿要十块钱一斤 , 水果更贵 。 即便是产量丰富的海产品 , 价格也并不便宜 。
除此之外 , 岛上也有快递 , 但会相对慢一些 。 平日里几乎没有人送外卖 , 因为岛上的人并不需要 。 崔倩慧只在岛上的旅游旺季时见过一次外卖小哥 , 他一个人穿梭在枸杞和嵊泗两座岛上送外卖 。
更显而易见的不稳定因素则是台风 , 在崔倩慧的记忆中 , 有过很多次因为台风来临而停课的经历 。 阴雨天会瞬间剥夺大海的美感 , 晴朗时的海边有多美 , 台风和暴雨来临时 , 它就有多可怕 。
岛上的美好与不便都是崔倩慧最熟悉不过的日常 。 长大后 , 来岛上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 加上去往外地上学 , 接触了不同的环境 , 崔倩慧才意识到 , 原来自己的生活和大陆上的人有着这么多的不同 。
2020年8月28日 , 浙江舟山枸杞岛 。 岛屿生活天然闲适与浪漫的一面:一对父子在栏杆外玩耍 。 (图/ 视觉中国)
变化的小岛
人们真的想要长久居住在一座岛上吗?
在崔倩慧的视频评论区里 , 无数网友羡慕着吹海风、看日落的岛上生活 , 高喊着想要来岛上旅行 , 甚至定居 。 但另一边 , 真正出生并成长于岛上的年轻人 , 正在给出现实的答案 。
在崔倩慧的观察里 , 人口老龄化是小岛上最明显的变化 。 如今 , 舟山已经成为浙江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 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到了四分之一 。 走在岛上 , 你看不到太多年轻人 。 有机会离开岛上的新一代人 , 都选择了在外上学与工作 。
几十年前 , 渔业曾经给这座人烟稀少的小岛带来过迅速的人口增长 。 1899年到1993年 , 岛上的人口从1000人左右增长到了9585人 , 其中不乏大量的外地移民 。 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 , 东海鱼群数量开始减少 , 导致很多渔民放弃了以打鱼为生 。 2018年发布的嵊泗县第三次渔农业普查数据显示 , 枸杞岛的渔农业从业者只有396人是35岁及以下 , 占所有从业者的15%;而55岁及以上的占到了30%以上 。
因此 , 早在90年代 , 枸杞岛就出现了“无人村” 。 无人村的前身是名叫“后湾村”的小渔村 , 50年代 , 它曾是岛上最富裕的渔村 。 当渔业资源渐渐不再充足 , 相对闭塞的渔民村庄出现了人口迁徙 , 最终整体搬迁 。 原本的村庄如今空无一人 , 植物占据了村里的房子 , 破败的房屋上爬满藤蔓和苔藓 , 这种颇有童话意境的画面 , 让“无人村”反而成了后来岛上的著名景点 。
现代化和技术的发展也在不可避免地冲击着这座靠渔业为生的小岛 , 崔倩慧的家人过去做过渔网生意 , 但随着网购的发达 , 很多人都在网上买更便宜的渔网了 。 尽管也有人看中岛上的旅游业和海岛上的生活方式 , 从外地来到枸杞岛开民宿定居 , 但这属于极少数 。 与此同时 , 岛上的房屋几乎都是共有住房 , 只能供本地居民居住 , 不能对外出售 。
崔倩慧觉得 , 自己毕业后应该也不会回到岛上生活 。 但因为父母不希望她离家太远 , 她打算就在宁波或浙江的其他城市工作 , 也可能遵从父母的意愿 , 去考取嵊泗县的公务员 。
在气候温暖宜人的海岛上 , 崔倩慧过着别人眼中的“神仙生活” , 但人们总想“生活在别处” , 她自然也向往不同于海岛的风景 。 她想去长沙、重庆这样的地方看看 。 从小到大 , 因为父母总是不放心 , 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南京 , 很少有机会去内陆城市游玩 。
采访的这天 , 崔倩慧刚从学校附近的山上下来 。
因为前几天宁波久违地下了一次雪 , 但落在地上的雪很快就化了 , 从来没见过下雪的崔倩慧 , 想去山顶看看积雪的样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