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凤凰山下,凤凰古村,深圳这个古村竟然是这个江西人的后人所建!( 二 )


元朝初年 , 文应麟又举家“承祖父家私巨万”迁居凤凰岭下 , 并与族人在此创立岭下村(今福永凤凰村) 。

因深圳旧称为宝安县 , 文应麟及其后代即被称作“宝安文氏” 。

岁月荏苒 , 当年的凤凰村也由此形成了一座文氏后裔村落 。 文应麟也被尊为深圳凤凰村文氏先祖 , 而文天祥则被尊为深圳凤凰村文氏始祖伯 。
富有经营头脑的文应麟 , 建村建宅的同时 , 用家产置有田产八十顷 , 还经常用尚有的盈余来接济穷人 。

就这样 , 文氏一族历经700多年 , 繁盛不息 , 他们的痕迹与文天祥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地烙印在了这片古村之间 。
绝美境地 , 凤凰山下凤凰古村
走进凤凰古村 , 同为江西人的我们 , 真的很难想象几百年前 , 江西籍后人在此开基的场景 。
1236年 , 文天祥出生于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青原区) , 20年后 , 他与小两岁的胞弟文璧同登进士 。 不一样的是 , 文天祥进士第一 , 高中状元 。

再后来 , 他的事迹写满华夏大地 , 贯穿古今历史 。 在他的老家更是有太多与他有关的史料记载和历史遗迹 。
同样 , 我们眼前的这个凤凰古村 , 在他的族人一点一滴创造后 , 更是给鹏城留下了一抹不一样的家族颜色 。

凤凰古村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山北侧山脚 , 是深圳地区古建筑单位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式中国南方广厦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 。

它不仅覆盖整个元、明、清和民国时代 , 而且包含有大量的建筑造型、建筑雕塑、石刻木刻、壁画和书法艺术 , 是深圳乃至广东不可多得的综合性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宝库 。



凤凰古村目前尚存的古建筑有69座明清民居 , 私塾书室近10座 , 公祠12座 , 12棵古树 , 41条巷道 , 12口古井 , 其中有3口元代古井 , 均为宋末至元代所建 。


同时 , 村里还建有“凤岩古庙”、“望烟楼” , 都一一见证了这支家族从发迹走向繁荣 。


当然 , 村中的文氏大宗祠显得更为突出 , 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 清中晚期进行过修葺的古建筑 , 主体风格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 。

1100平方米的面积下 , 是深圳七支文氏后裔集中供奉文天祥的总祠 。 同时 , 祠堂不仅承载着文氏后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 也随处承载着文天祥的正气精神 。
绝美风景下 , 写着一个家族的浩然正气 , 更记录着不同时代之下 , 这个家族在秉承着前人留下的高风亮节中不朽的岁月佳话 。

正如朋友所言:“谁又能想到呢?原来 , 我们读书时课本上的人物 , 他们的精神会以这种方式在传承着 。 又有谁能想到 , 他的族后人竟然在深圳繁衍生息了几百年 。 ”



是啊 , 除凤凰古村之外 , 深圳还有很多文氏后人留下的家族印记 。 我想 , 如果你在深圳待过的话 , 你可能真的看过很多 。

在有感于这些的同时 , 再回过头看看那片寄托了文丞相民族气节的“零丁洋” , 曾经的凄苦与悲情地 , 如今已经成了超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 , 更如如鲲鹏展翅飞跃伶仃洋 。


也或许 , 这是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的隔空对话 , 但那些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与奋发向上的气节 , 将永远回荡在这片土地甚至这片海洋之上 , 刻进每一个文氏后人及我们的心里 。
我是『楚秋』 , 很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 , 欢迎关注 , 带你一起长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