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养子不懂感恩,幻想平分养父亿万家产,养父:200万断绝关系( 三 )


不过 , 两个孩子的教育方针却有所不同 。 在郑直树的眼里 , 女儿以后只要持有企业股份 , 享受企业的分红便能安然度日 , 自然不需要严格要求 。 而儿子郑周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 还是一个男孩子 , 则必须要加以锻炼 。
面对镜头 , 他坦然的说道:“我对儿子的要求肯定要更严格一点的 , 要求自己成才 , 要求必须艰苦 。 ”
秉持着这个原则 , 他自幼便对儿子的教育更为上心 。

在教育上 , 他自郑周幼时就会为他订立更加严格的标准 , 即使达到了 , 郑直树也不会轻易夸奖他 , 而是告诉他 , 作为男人 , 要做得更好 。
在心灵上 , 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 学会感恩 , 也为了让儿子在以后继承自己企业后不要忘了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的生活 。
郑直树每到逢年过节给郑周的亲生父母送钱送礼的时候 , 都会特意带上郑周 , 还叮嘱他要和自己原来的兄弟姐妹多接触 , 多联络 。
但让郑直树失望的是 , 随着时光的推移 , 郑周在学业上的兴趣越来越小 , 不仅不认真学习 , 反而生出了攀比的心理 。 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 , 都要比所有同龄人 , 甚至是自己的姐姐更好 , 才能心满意足 。
此外 , 他还常常旷课 , 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 对此 , 郑直树在和妻子商量后 , 决定将十四岁的 , 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儿子送到自己工厂的基层磨炼 。
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

其一 , 既然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 那也没必要强求他去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 , 反正以后他的主要任务是接手自己的企业 。
其二 , 自己的儿子在没有学历的情况下 , 一上来就担任管理层不仅很难服众 , 而且也有可能会出乱子 。 而若是让他在基层打磨几年 , 再逐步升迁 , 不仅能让他对企业的运作流程更加清楚 , 还能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 无话可说 。
其三 ,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 让他在工厂中锻炼 , 了解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 , 其实也并不比让他去学校学习要差上多少 。
其四 , 儿子留在自己身边自己也能多加照看 , 防止他继续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有所接触 。
深思熟虑后 , 郑直树都为自己的决定而得意不已 。
但让他意料不到的是 , 郑周不仅没有好好工作 , 反而到处张扬自己的身份 , 公然迟到早退 。 甚至对工厂里的老工人辱骂不已 , 认为他是靠着自家工厂才有饭吃 。

几次辱骂之下 , 二人扭打了起来 。 娇生惯养的郑周又哪里是干惯了粗活累活的工人的对手呢?
在郑直树赶来之前 , 郑周的下巴就被人打出了血 。 而郑直树到来后 , 并没有因为郑周的伤势就草草做决断 , 而是先问了事情的原委 。
在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后 , 当着工厂里一众工人的面 , 郑直树实在不好意思为自己的儿子开脱——他也没法开脱 , 不然工厂的人心就散了 , 毕竟 , 这些干了多年的技术过硬的老工人是厂里最大的资产之一 。
在儿子治愈出院后 , 郑直树和儿子好好的商量了几番 。 他想劝儿子从基层做起 , 但郑周则表示他就是不想培养他 , 在敷衍他 。
而对于这次事件中 , 郑周关于医药费的控诉 , 郑直树的妻子站出来说了话:“你说你和工人打架 , 爸爸妈妈没有替你出头 , 也没有出医药费 , 那么你的住院费是谁交的 , 谁去照顾你的?”

这次事件后 , 郑周也无法回到郑直树的工厂里上班了 。 无奈之下 , 郑直树先后求了自己的妹妹和朋友 , 让郑周前去工作 。 并事前说好 , 他的一切用度和工资全部由郑直树自己发放 。
可不管是在哪里 , 郑周都无法安稳工作 。 兜兜转转下来 , 他没学到什么经验 , 反而一直在抱怨父亲不愿意安排自己做事 。 在郑直树的回忆里 , 他每次向自己开口便是要要钱 , 闭口也是要钱 。
娶妻生子 , 置办房产 , 购买豪车 , 郑周的奢侈生活显然无法靠他自己的微薄工资支撑 。 所有的这些钱几乎全都是郑直树从企业中支取给他的 。

而在这些年间 , 郑周的姐姐在大学毕业后 , 回到了郑直树的企业从基层管理做起 , 事无巨细 , 认真负责 。 赢得了员工的一致好评 , 但也因此常常十分劳累 。
有一年过年 , 郑直树在工厂里杀了一些猪当做员工福利 , 自己家也挑了一些好肉 。 在年夜饭上 , 看着辛劳的女儿 , 郑直树的妻子为其多夹了一些肉 。
对此 , 郑周顿时大发雷霆 , 说自己的父母偏心亲生孩子 , 完全不当自己是自家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