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西安挖出神秘石棺,刻着开者即死,专家大胆打开出现怪事( 二 )


除此之外 , 还能清晰地看到宫殿上的窗户 , 窗户旁的青龙、朱雀图案 。
在“房顶”上 , 同样刻着“開者即死” 。

专家们推断 , 这应该是一座雕刻成宫殿模样的棺材 。
在棺材的周围放置着大量的随葬品 , 南北两侧放着陶屋、灶、牛、木马 , 东西侧则摆放着各类陶罐和陶俑 。
这些陶俑中既有武士俑、男女仪仗俑 , 还有家禽、家畜俑 , 每一件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 。 不过 , 也正是这些随葬品 , 让专家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了 。
不管是石棺石椁 , 宫殿状的棺材 , 还是棺椁里面的各类陶俑、陶罐 , 无不说明了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 估计可能是皇亲国戚 。 问题是 , 身份既然如此尊贵 , 这墓地的规模又为何这么小呢?一个皇室成员的墓室 , 为什么只是一个土坑而已呢?
想要解开这个谜团 , 只能尝试着打开石棺一探究竟了 。

石棺之内有一些差不多有12~15厘米厚的淤土 , 里面的随葬品非常的丰厚 , 甚至让干了一辈子考古工作的老专家都惊得合不上嘴巴 , 只见里面有瓷瓶、瓷盒、玻璃瓶、玻璃酒杯 , 玻璃蛋、玻璃管、金杯、银杯、玉杯、银筷、银调羹等 。
遗体身上也有镶嵌着28个顶级珍珠的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玉戒指、玉饰品等物 。
另外 , 专家还在随葬品里面发现了一些隋朝的五铢钱和一些波斯银币 , 所有的随葬品加起来足足有上百件 。

这些陪葬品里面 ,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顶头饰 。 这个头饰是由数百朵花组成的 , 花的上面还有一只蝴蝶 。 听起来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 , 然而 , 这个头饰的材料 , 几乎全是由黄金做成的 。
这数百朵花的花瓣是用非常薄的各色金箔做成的 , 花蕊处镶嵌着很多珍珠 。 花朵上面的蝴蝶主躯干是粗金丝编成的 , 上面也镶嵌着一些珍珠 , 蝴蝶的翅膀则是由特别细的金线编成的 。

光这一件头饰 , 就说明墓主人的身份绝对不一般 。 棺椁里面其他的随葬品 , 也有很多一看就是隋唐时期番邦进贡的异国珍宝 , 结合在棺材里面发现的隋代五铢钱推断 , 墓主人难道真是一位隋朝皇室成员不成?
青史未留名在棺材里面 , 专家们并没有找到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线索 。 不过 , 他们也没有就此放弃 , 继续对这座规格和随葬品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的古墓展开调查 。
不久之后 , 专家们在棺椁的下面发现了一个重要物品 , 直接揭晓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一块墓志铭 。 只见上面刻着:


隋左光禄大夫歧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志铭并序女郎讳静训 , 字小孩 , 陇西成纪人 。 上柱国幽州总管壮公之孙 , 左光禄大夫敏之第四女也······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 , 训承长乐 , 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 , 弥遵柔顺之德······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六月一日 , 遇疾终于汾源之宫 , 时年九岁 。

根据墓志铭可知 , 墓主人是个女孩 , 叫做李静训 , 她并不是隋朝的公主 , 在史书中也从来没有提及过 。 不过 , 这位小姑娘的身份可不一般 , 她的祖父和父亲在《隋书》中都是有传的 。
李静训的曾祖父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李贤 , 祖父是曾跟着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 , 后来又跟着杨坚一块打天下的上柱国李崇 。 她的父亲李敏也不是一般人 , 7岁的时候就得杨坚赏识养在宫中 , 长大之后封为左光禄大夫、歧州刺史 。
不过 , 父亲一脉虽然声名赫赫 , 但这并不能让李静训配上这么高规格的待遇 。 之所以如此 , 是李静训母亲一脉更加强大 。。李静训的外祖母叫做杨丽华 , 曾经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 , 杨丽华的父亲叫杨坚 。

杨丽华
当初宇文赟不长命 , 22岁就死了 。 为了避免出什么意外 , 杨丽华就让身为随国公的父亲当了大丞相、总军国事 。 然而杨丽华完全没想到 , 自己这位好父亲人老心不老 , 竟然直接篡了名义上的外孙的皇位 , 杨丽华也因此一下子从太后变成了“乐平公主” 。
杨丽华没有儿子 , 只和宇文赟有一个女儿宇文娥英 , 对之看得很重 。 女儿刚满15岁就为她挑选夫婿 , 最终在数百人里面挑中了“美姿仪 , 善骑射 , 歌舞管弦 , 无不通解”的李敏 。
两人结婚11年之后的开皇19年(公元599年) , 宇文娥英生下了第4个女儿李静训 。
通过墓志可知 , 杨丽华对这个外孙女看得很重 , 自小就收在身边抚养 , 走到哪带到哪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隋纪五中记载:“(大业四年三月)乙丑 , 车驾幸五原 , 因出塞巡长城······ , 夏 , 四月 , 诏于汾州之北汾水之源 , 营汾阳宫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