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虚胖”?木星比地球体积大1321倍,质量却仅大318倍( 二 )


而当时由于战争刚刚结束 , 世界百废待兴 , 不管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需要长时间的恢复 , 再加上美苏后来都纷纷研发出了核武器 , 这种动辄就能够毁灭世界的威力巨大的武器不仅仅是威慑了对方 , 自己也不敢轻易发射 。

也因此 , 美苏不约而同地在不动用武力的基础上 , 在其他各个领域争夺地位和结盟 ,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时期 , 冷战白热化背景下所展开的太空竞赛 。
在卫星、载人飞船等等技术完成以后 , 为了观测太空 , 获取更加详细的木星数据 , 1972年3月3日 , 美国航天局发射了先驱者10号 , 主要用来探索和研究木星 , 这也是“先驱者计划”中的第16颗无人探测器 , 成为了第一艘观测木星的探测器 。

在飞行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 先驱者10号终于来到了火星与木星中的小行星带区域 , 并在1973年12月3日到达距离木星只有大概13万公里的地方 , 向地球发回了300张珍贵的木星和其他行星的照片 , 以及部分木星的相关参数信息 。
而探测器显然比地球上的远距离观测能力要强大得多也明显得多 , 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详细细节 , 比如木星的辐射带比地球的辐射带强10000倍左右 , 甚至延伸到了土星周围 。

而在1989年10月18日 , 第一艘美国专门的木星探测器——“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被发射升空 , 航行了45亿千米的路程 , 终于在1995年12月7日到达木星 。
伽利略号探测器的木星探测之路并不顺利 , 十分坎坷 , 但是它观测木星 , 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巨大的 , 共围绕木星旋转了34周 , 向地球发送了1.4万张相关的照片 , 从轨道上对木星进行了相对来说最完整的考察 , 并将原本的16颗木星卫星发现数据上升到了63颗卫星等等 。

也正是因为人类科技下发射出的各种探测器 , 我们才得以了解到更加真实的木星 。
木星木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木星是离太阳位置排名第五的行星 , 古代因为其12年在地球上出现一次 , 将其叫做岁星 , 后来根据五行学说 , 以它多为青色的特征 , 改名为了木星 。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 , 木星是太阳系行星中的老大哥 , 是最大的行星 , 质量比太阳系其他的行星加起来都要重2.5倍 , 也正是因为它的质量较大 , 所以木星的引力也非常巨大 , 上述就曾说过木星的辐射带甚至快要到达土星的地盘 。
也因此 , 木星被许多人认为是地球的“保卫者” , 将来自系外的陨石吸引到了自身 , 防止它们前往太阳系内部 , 从而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和打击 。
【原来是“虚胖”?木星比地球体积大1321倍,质量却仅大318倍】
比起地球来说 , 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 , 换句话说 , 1321个地球才能组合成为一个木星的大小 , 并且还有很多空着的区域 。
根据两者的直径来看 , 11个地球叠起来才有1个木星那么高 , 可以想象木星究竟是有多么巨大了 。

然而事实上 , 木星虽然体积极其大 , 但这其实只是“虚胖”罢了 , 因为它是一颗气态巨行星 , 表面有很多都是气体 , 所以密度非常低 , 质量只有地球的318倍罢了 。
对比下来 , 木星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 , 质量却只有地球的318倍 , 如此明显的不同 , 便能得知木星尽管体积很大 , 却大多都是“虚”的 , 甚至密度还比不过地球 , 只有1.326g/cm3 。

根据观测和研究 , 科学家们认为木星主要是由氢组成的 , 如果质量来划分的话 , 则氢大概是木星总质量的75% , 而氦是除了氢以外第二多的元素 , 占据了24%左右的质量 。
他们认为 , 木星的内核是由硅盐酸和铁等固体物质组成的 , 理论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 内核外部则是被一层液态的金属氢包裹 , 温度可能达到了35000℃ , 再向外则是液态的液氢 , 是由高压和高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 这些液态存在于木星表面下5000千米深的地方 。

最后就是众所周知的气态大气层 , 由88%到92%左右的氢和7%到11%左右的氦共同构成 , 而其他的1%便是其他气体分子 。
由于没有固态的地球 , 木星的大气层最下面的对流层气体能够在温度和压力下平稳地进入液态 , 两者几乎没有明确的界限 。

地球上也有着大气层 , 但是厚度只有100千米的样子 , 比起地球本身的半径6400千米而言 , 地球大气层只占了地球半径的1/10以下 , 而对于木星来讲 , 木星的大气层达到了木星半径的1/3到1/4 , 超过了5000千米 , 这也是木星被叫做是气态行星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