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浙中崛起一座桃花小镇,万亩桃林美成粉雪天堂,看完都想去玩!( 二 )




在源东 , 虽说家家户户都种桃花 , 但每个村的景致却截然不同的 。 丁村位于源东乡东部 , 村里的水库大坝是桃花最佳观赏点 , 沿着环湖游步道环走一圈 , 桃花蔓延 , 绿柳垂岸 , 俨然一幅田园风光画 。


丁阳岭村 , 不仅有多家民宿 , 而且还有专门的桃花观景台 , 分别位于村的南侧和北侧山头上 , 徒步十分钟可以到达 , 在这里 , 可以观赏到大面积桃花竞相开放的美景 。 很多关于源东桃花的摄影大片都取景于此 。


依山而建的上京村 , 桃花开在半山腰 , 远望去一片红粉花海灿若云霞;施堰头村的东边 , 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小盆地 , 百亩桃林以山为屏 , 风光无比秀丽……


最值得一提的是 , 源东的桃花并没有用铁网拦起来 , 你可进入桃源深处拍美照 , 漫步在桃林间 , 一股股清幽的花香沁人心脾 。

在吵嚷的城市生活久了 , 内心愈发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 , 一饭一蔬 , 简单而质朴 。 赏过桃花 , 可以再尝尝当地特色桃花宴 。

桃花鸡、桃烧肉、桃花羹……桃花宴上的每一道菜品 , 都有桃元素的点缀 , 仿佛吃进一口芳香 。
02
驴友私藏的宝藏徒步线
又野又仙 , 还有惊艳花海之路
/金兰古道/
《徐霞客游记》也曾有记载

金兰古道 , 位于源东乡东叶村的后山 。 是古时金华北山通往兰溪的交通要道 。 徐霞客也曾走过此路 , 并在游记里描述了游历此路此山的文字 。

一路上 , 只听哗哗流水声不绝于耳 。 泉水冲击岩石 , 形成一道道白色的幕帘 , 雾气笼罩 , 有如仙境 , 当地人称“小九寨”不是浪得虚名 。
“花海之路”
漫山遍野 , 花海如潮


这里几乎是每个驴友来源东的必打卡 , 从金东源东乡桃花坞出发 , 终点为兰溪的转轮岩紫荆花海 , 全程大约15公里 , 徒步耗时6小时左右 , 一路山花烂漫 , 溪水、古道、竹林、深山村落相互映衬 , 堪称“花海之路” 。

转轮岩又名灵岩 , 系金华北山东向之余脉 , 海拔最高点620米 。 站在岩上放眼远眺 , 25公里外的兰江如在脚下 , 远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 双尖山古道
艾青笔下《双尖山》的原型

金东区第一高峰双尖山 , 虽多年来处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状态 , 但在以双尖山为中心呈肩型展开的十余公里土地上 , 却孕育出了陈望道、施存统、施光南、艾青等一批文化名人 。 著名诗人艾青在1953年回乡省亲时 , 还曾有感怀之作《双尖山》 。 03
随心所欲邂逅乡村田野
在源东 , 连发呆都是一种享受
长塘徐村
越是乡里才越是好吃

长塘徐村 , 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 据村史记载 , 该村始祖为徐倬 , 南宋时赐进士出身 , 授中散大夫 。 现在村中约26%的建筑修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 , 古韵犹存 。

在金华 , 很少有人没吃过长塘徐豆腐皮 。 这里的豆腐皮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了四百多年 。 一张张色泽光洁、薄如蝉翼的豆腐皮 , 从浸泡黄豆、打浆到最后出成品 , 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 味道自然是一等一的好 。

不仅是豆腐皮 , 村里徐正元家的红印馒头也是远近闻名 。 红印馒头区别于其他馒头的最大特色 , 就是会发酵膨大到极致 。 色泽油亮、香气浓郁的扣肉 , 用红印馒头一夹 , 一口下去实在是过瘾 。
洞井村
缠绕在心田的悠悠古韵

洞井村 , 位于源东乡南侧山脚 , 依偎着起伏连绵的群山 , 白墙黛瓦中透着悠悠古韵 。 那些陈旧甚至有点破败了的雕梁画栋、古香古色的院落 , 无不透着沧桑岁月的痕迹 。

在洞井村 , 最值得去寻味的就是它的洞井 。 洞井村村名本就源于老街南面一口泉井 , 泉水贯通 , 根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详载:“洞井泉水清洌 , 县境内独具 。 ”可以说 , 这口老井是洞井村落魅力四射的灵魂所在 。
东叶村
音乐家施光南的故里

说起源东乡 , 就不得不提到著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 。 也许 , 我们对他的名字很陌生 , 但《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等系列歌曲对老一辈的人来说 , 可都是时代名曲 。

时间改变了许多 , 却不曾改变那个时代所留在这里的气息 。 施光南纪念馆里 , 一幅幅图片 , 一件件实物 , 把游客带回到了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 。
雅高村
亲子的快乐天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