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630公里!地球正在飞奔,目的地是1.5亿光年外的巨引源( 二 )


根据科学家计算 , 地球被银河系带着以每秒630公里的速度在向这个巨引源靠近 。 当时科学家们计算估计 , 这个巨引源距离银河系有1.5亿光年 , 后来又重新估计发现可能有2.5亿光年 。

尽管我们知道 , 可观测的宇宙有460亿光年 , 但是科学家们当时却受到了阻碍 。 也就是银河系的隐匿带 , 而这个巨引源就位于这个位置 。 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隐匿带 。

  • 隐匿带
银河系的隐匿带覆盖了天空20%的区域 , 在这片区域科 , 学家们很难观测和研究星系 。 隐匿带中有大量的宇宙尘埃 , 银河系外的天体就在这些尘埃中隐身了 。 再加之银河系的恒星光芒较强 , 那些银河系外的天体发出的弱光几乎被它吞噬 , 所以很难凭借光学观测 。

当时科学家们的观测仪器还不够先进 , 因此只能靠可见光对宇宙进行观测 , 而面对位于隐匿带的星系就无能为力了 。
后来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观测计划 , 很多都位于这个隐匿带 。 为了能够探寻这片区域的星系 , 于是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明出了射电望远镜 。 这时科学家们才开始使用X射线、红外线对银河系外的星系进行进一步的观测 。

  • 巨引源的位置
前面提到 , 虽然我们知道 , 这个巨引源位于长蛇-半人马座方向上 , 但对于其具体位置我们并不太清楚 。
随着观测的深入 , 科学家们终于在这个隐匿带内 , 找到了靠近巨引源的超星系团——矩尺座星系团 。 尽管我们在红外线和X射线的帮助下 , 很多银河系隐匿带的星系也逐渐被科学家们观测到 。

但仍旧还有10%左右的天空难以被观测 , 因此对矩尺座星系团的研究也受到的阻碍 。 仅能得知的便是这个星系团的附近有大量的大型老年星系 , 这些星系的距离都十分接近 , 因此经常发生碰撞 。
科学家们也是根据其碰撞产生的无线电波才得以观测到这些星系团 。 但是科学家们又发现 , 矩尺座星系团的质量并不足以将室女座超星系团拉向它 ,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 , 在这片区域一定还存在更大的超星系团 。

又经过长时间的观测 , 终于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大的结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 它涵盖了室女座超星系团、长蛇-半人马座超星系团、孔雀-印地安超星系团 。
整个超星系团中有300-500个星系团 , 其中的星系大约有10万个 , 范围达到5.2亿光年 , 而巨引源就位于其中 。

  • 引力来源
但这并不算结束 , 科学家们对其引力来源仍然存在疑问 。 在它的附近 , 科学家们还曾观测到一个超星系团——夏普利超星系团 。
这个超星系团距离地球6.5亿光年 , 在10亿光年以内 , 它是最密集的一个超星系团 , 而在它的附近还存在很多星系群和星系团 。 也就是说在这个巨引源的引力来源并不只有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 夏普利超星系团和周围其他星系团同样为它提供了巨大的引力 。 但还有没有更大质量的存在目前还并不确定 , 而引力来源也没有得到最终的结论 。

但大多数科学家还是认为 , 巨引源的引力应该在更大的空间里 , 由各个巨大的结构的引力 , 通过叠加后产生的效果 。
巨引源会导致碰撞吗?我们看到在巨引源的吸引下 , 地球在星系团的带领下向它行进 。 此前科学家们也预测 , 如果银河系按照现在的速度运动 , 那么就有可能和附近的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 。

那么在这个巨引源的作用下 , 是不是会发生更严重的超星系团碰撞呢?或者会不会被它吸收吞噬呢?
其实不会 。 因为在宇宙中除了引力外 , 还存在着一种力量——暗能量 。 暗能量主要是为宇宙加速膨胀提供的能量 , 由于它的密度十分小 , 因此我们只能在更大的星系或星系团中才能感受到它的能量 。
当暗能量的力量大于引力 , 那么就会导致宇宙中的天体会互相远离 。 理论上 , 在暗能量的作用下 , 所有的星系团、星系也会逐渐远离 。 而恒星和行星会逐渐被撕扯分裂 , 直到最后构成天体的粒子也会四处分散 , 这就是关于“大撕裂”的假说 。

【每秒630公里!地球正在飞奔,目的地是1.5亿光年外的巨引源】随着科学家们对宇宙的不断深入 , 关于巨引源、宇宙的结局等问题的答案都会渐渐浮出水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