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女子捡到耳聋弃婴,离婚卖房养他成才,22年后生母找上门来( 三 )


仔细沟通交流之后才知道 , 原来是秋捡对舞蹈太过痴迷 , 下楼卖盐的时候还在跳 , 结果撞在了电线杆上 , 把头给撞伤了 。

看着儿子对舞蹈这么有兴趣和天赋 , 赵丹不忍扼杀 , 她掏钱将儿子送到了当地的一家舞蹈学校进行国际标准舞学习 , 这也是为他的未来培养一个谋生的手段 。
赵丹的心里非常清楚 , 她会一天天变老 , 也总有一天会离秋捡而去 , 到时候最让她放心不下的 , 还是这个一出生就多灾多难的孩子 。
听力上的缺陷 , 让一开始的秋捡在舞蹈练习上特别艰难 , 他只能通过老师的手势和其他同学的样子 , 一遍遍地做动作 。
别人一遍就能够掌握的动作 , 因为听不到音乐节点 , 秋捡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 , 才能够在一次次的修正中 , 凭感觉和音乐配合起来 。
国际标准舞的舞鞋与一般的舞蹈不同 , 鞋子都是皮制的 , 穿起来非常硬 。
因为每天多出常人几倍的练习 , 秋捡的舞鞋几乎是一个月就穿坏一双 , 他的脚踝处满是舞鞋磨出的伤痕 , 脚背和脚趾处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 , 有的甚至已经破损流脓 。
看到儿子这么辛苦 , 练舞这么吃苦受罪 , 赵丹十分心痛 , 她有好几次甚至想让儿子停止练习 , 但秋捡对舞蹈仍旧是乐此不疲 , 没有任何的怨言 。
为了让儿子的脚少受点伤 , 赵丹特意抽空去商场给儿子买了一双300多元的最好舞鞋 。
穿上妈妈的这双爱心舞鞋 , 秋捡跳起舞来似乎更加轻便灵动了!

2008年 , 第三届“华侨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在哈尔滨举行 , 在妈妈的鼓励下 , 秋捡报名参加了 。
1月12日 , 在和搭档聋哑女孩李思文共同参加了一组比赛后 , 秋捡和思文这队在比赛中唯一一对无声世界中舞蹈的选手 , 凭借着娴熟的技巧和优美的舞姿 , 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
正当他们信心满满地准备14日的决赛时 , 到了14日的早上 , 秋捡接到通知 , 李思文前一天晚上突发急症 , 无法继续参赛 。
秋捡急得忍不住掉眼泪 , 赵丹也在一旁团团转 , 这时候舞蹈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 , 那就是给秋捡找一个临时搭档 , 不过他们只有十几分钟的练习时间了 。
在和临时搭档女孩的匆匆练习之下 , 两人很快找到了感觉 , 随着音乐声的响起 , 比赛开始后的两人在舞台上翩然起舞 。
虽然秋捡听不到音乐 , 但在两人的配合之下 , 他能够精准把握节奏 , 各种舞姿不断变化 , 似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 一支舞的浪漫与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表演结束之后 ,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第一次参赛 , 秋捡就如愿以偿地捧回了冠军的奖杯 。
当年5月份 , 秋捡又通过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的海选 , 顺利进京参加节目录制 。

看着儿子的舞蹈水平不断提高 , 赵丹的心里又喜又忧 , 每次擦拭着儿子那些代表着荣耀的奖杯时 , 她总想带着孩子去北京学习深造 , 可是经济上的压力让她承担不起 。
这些年来 , 养育秋捡、培养他练习舞蹈 , 已经让这个不富裕的家庭耗尽了心血 , 是停下来喘口气 , 还是继续坚持 , 让秋捡有一个更大的成功呢?赵丹一时难以抉择 。
思虑再三之后 , 赵丹决定要为秋捡付出一切 , 绝对不能半途而废 。 为了凑够学费和生活费 , 她卖掉了在哈尔滨老家的房子 , 带秋捡去北京学习舞蹈 。
那一天跟着妈妈一起去银行 , 将卖房子的钱取回来时 , 秋捡流泪了 , 他明白了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 哽咽着用只有妈妈能听懂的模糊声音说道:
“妈妈 , 等我长大了 , 我一定挣钱给您买新房子 , 让您和姥姥舒舒服服住在里面 。 ”
在北京 , 除了加倍用功学习舞蹈外 , 秋捡一有空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
赵丹有牙疼的老毛病 , 每次疼得厉害时 , 秋捡就会打开音乐给妈妈跳一支舞 , 以此来将妈妈的注意力转移 , 缓解疼痛 。
在辛苦的努力之后 , 秋捡陆续参加了《中国梦想秀》、《向幸福出发》、《舞出我人生》等知名电视节目 , 很多观众被秋捡的曼妙舞姿所打动 。
对于这名男孩背后的坚强 , 以及母子之间的感人故事 , 他们更是深深折服 。

卖掉老房子
22年后 , 秋捡生母找上门来 , 七个人的全家福诠释另一种幸福随着秋捡在舞台上亮相的次数越来越多 , 他的身世也被很多观众所熟知 。
在一次电视节目上 , 主持人说出了秋捡当年被捡的经过 , 并拿出了当年他身上的那张医院诊断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