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上添“花” 大有可为( 二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大景区利用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多元化发展、让本身更具有竞争力 , 这是应对商业竞争很好的策略;著名的景区都会用鲜花点缀景点 , 人造景点也是在大景区光芒的遮盖下建造 , 不容易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 不过大景区的鲜花情结也使得鲜花产业更加的完善 。
鲜花是不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切入点?
土地广阔的乡村对于鲜花的发展永远有可以想象的空间 。
比如发挥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优势 , 将“赏花经济”和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红色旅游进行对接 , 围绕“赏花经济”来发展乡村旅游 , 探索“赏花+”模式 。
但是“花开有期” , 让赏花游摆脱季节性不太现实 。 把单一观光模式转变为集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模式才是好的办法 。

图:山东青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发展休闲旅游并不是乡村的强项 , 农业生产才是乡村的本质 。 比如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山东青州 , 一共有56个花卉专业村 , 当地不断加大科研力度 , 研发花卉新品种 , 花卉产业已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转型 。 与此同时 , 这里也成为了南花北运、北花南调的中转站和国内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 , 青州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3.1万亩 , 年产值95亿元 。 城市需要鲜花点缀 , 农村负责培育 , 这无疑是一个良性的模式;也算是给乡村振兴找到了一个方向 。
鲜花产业、商业化和创新
目前国内主要的鲜花市场有昆明斗南花市景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广州岭南花卉市场、常州夏溪花木市场、江苏如皋花木大世界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花卉产业中心 。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图一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图二

昆明斗南花市景区图一

昆明斗南花市景区图二
其中云南已经成为全球三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和全球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 , 鲜切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左右 。 “一带一路”的实施 , 以及RCEP协议的签订 , 云南作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 也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 。 泛亚铁路的开通、航空航线的增加 , 以及云南自贸试验区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 使得云南花卉国际贸易环境不断优化 , 为云南花卉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
中国花卉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 , 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花材供应企业 , 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花艺产品制作企业 , 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花卉产品零售商和花卉消费者 。 下游环节是花卉行业的关键环节 , 消费者花卉消费意识的提升对于产业链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 。
花卉行业的从业门槛较低、使得整个产业的规范成本变高 。 这也给鲜花产业创新变革留下较大的空间 。
目前垂直花卉消费行业赛道的头部企业有:“花礼网、花集网、花点时间、Flowerplus花加、虹越花卉、伊甸园花卉等 。 ”
企业服务型头部的企业有:“金埔园林、东方园林、鲜美种苗、乡村绿洲、百林生态等 。 ”
整个鲜花产业还是以企业服务型为主 , 这些企业帮助景区、景点、城市绿化等场景 , 解决鲜花需求问题 , 企业服务型企业无疑是推动鲜花行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
鲜花的原种是花卉产业的竞争核心 , 目前85%的品种依赖进口 。 鲜花的研发周期较长、对研发的人才要求较高、研发环境较为苛刻、这些都是民营企业是无力承担的 , 行业的痛点有待进行突破 。

图:某鲜花景区
写在最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旅游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旅游产业收入从2015年的342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6000亿元 。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 使得景区对于鲜花的需求变高频和丰富 , 从而让鲜花产业越发的完善 。
截至2021年底 , 全国鲜花种植面积达150余万公顷 , 全国花卉市场摊位数量达到20662个 , 花卉相关企业花卉企业数量为53926个、从业人数数量为523.45万人、花卉行业产值约为2809亿元 , 这些数据都在具体的展现出鲜花产业正在蓬勃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