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国 , 曾经听见过杜鹃鸟那凄厉的啼叫 , 在这里 , 又看到了如同故乡一样的杜鹃花啊 。
那杜鹃鸟叫一声 , 让人心情百感断肠 , 叫人在 这三月的春天里 , 忆起了故乡三巴 。
李白 , 后世推崇的浪漫主义诗人 , 而他的本心 , 是以才华而涉足政治 , 施展治国的理想 。 但是他死的时候 , 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 。 贫病困窘的他根本无力回乡 , 再浪漫的诗人 , 也有着这种悲愤无奈的呻吟 。
他死在62岁 。 病死 , 喝酒醉亡 , 自杀 , 看你相信哪种?
“杜鹃花里杜鹃啼 , 浅紫深红更傍溪 。
迟日霁光搜客思 , 晓来山路恨如迷 。 ”唐 · 杨行敏《失题二首 其二》
只有在自然环境最好的山地 , 才能同时见到杜鹃花和杜鹃鸟 。 因为城市的杜鹃花往往低矮 。
能够在杜鹃枝头啼叫的杜鹃鸟 , 其花木本身 , 肯定高大数米 。
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山路 , 你可以看到连片的杜鹃花 , 甚至在山中的溪水边 , 它们得天独厚 , 水分充足 , 那玫红的大红的杜鹃花傍水而生 , 那倒影都叫人着迷啊 。
这是早上的山路 , 且是雨后新晴 , 一路的杜鹃花 , 让人流连 , 山重水复 , 走不尽的满山红艳 , 是欢喜这花开满路吧 , 只是担心着这样的好景好花迟滞了脚步 , 让时间迷失在山林啊 。
我很担心 , 像他这样的走法 , 黄昏是否可以到达驿站?
如果是要赶路的人 , 真是乱花迷眼 , 只怕同行的人都要心生焦躁了 。
“云中台殿泥中路 , 既阻同游懒却还 。
将谓独愁犹对雨 , 不知多兴已寻山 。
才应行到千峰里 , 只校来迟半日间 。
最惜杜鹃花烂漫 , 春风吹尽不同攀 。 ” 唐 · 白居易《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晚年的白居易 , 性子越发悠缓 。 他的好友刘十九是个急性子 。
李白曾经有首诗“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很多人是从这首诗 , 认识刘十九 , 觉得白居易还有这样一个随时对酒的朋友 。 不过细品这首诗 , 刘十九比白居易主动豪爽 , 白居易是看到天色即将下雪 , 才赶紧邀约 , 但是我想 , 刘十九一定第一时间到 。 因为刘十九性子急 。
在这样一首晚春游山的诗里 , 充分暴露了白居易行动迟缓 , 让人不耐 。
已经约好了去附近香山寺庙看杜鹃花 , 也应该不是大雨 , 结果白居易迟了半天 , 是真正的半天 , 才赶上山来 , 结果刘十九真的等得不耐烦 , 先走了 。 白居易自知有愧 , 赶紧写诗赔罪 。
首先还叽叽哇哇辩解 , 这山高路远 , 道路泥泞 , 和你不能一起到 , 结果我来晚了 , 却发现这里真美 , 我还不想下山 。
我原来以为自己会很郁闷 , 因为你走了 , 我只能一个人对着雨天 , 但是这里真美啊 , 我打算就在这里多转悠一下 。
我来到这杜鹃花盛开的山峰 , 我想 , 你为什么不多等等我呢 , 我不过是迟来半日而已 。
我最喜欢这里浪漫的满山杜鹃啊 , 在春风春雨中摇曳 , 只是我来的时候 , 你走了 , 不能一起攀折 。
这白居易 , 来晚了 , 还怪别人不等他 , 要知道人家可是独立晾在杜鹃花里几个时辰 , 该看的早就看够了 。 遇到白居易这样慢腾腾的性子 , 刘十九估计脸色都饿黄了 。
但是这里的杜鹃也是真的美啊 。
“杜鹃如火千房拆 , 丹槛低看晚景中 。
繁艳向人啼宿露 , 落英飘砌怨春风 。
早梅昔待佳人折 , 好月谁将老子同 。
惟有此花随越鸟 , 一声啼处满山红 。 ”唐 ·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四》
唐朝人已经杜鹃花普遍用于园林种植 。
比如李绅就在庭院里种植了大量的杜鹃花 。
杜鹃花如火盛开 , 千朵花房一起打开 , 在黄昏里遍布红色的栏杆外 。
那种繁艳之美 , 在早上是带露花开 , 如同美人含泪 。
而落红也好 , 一种闲愁闲适在芳草地上 , 仿佛一种清愁怨恨 。
我曾经那么盼望和佳人一起看梅花 , 但最终 , 是自己独自徘徊在春天的月光下 。
只有杜鹃花给人那种安慰感 , 因为只要杜鹃鸟以啼叫 , 它就有灵气的照应了鸟的声音 , 让杜鹃鸟不寂寞 , 开出了漫山遍野的红 。
这尾句的诗 , 特别耐读 。
仿佛是杜鹃鸟一声寂寞 , 一声啼叫 , 一声欢喜 , 杜鹃花就马上回应 , 我来了 , 我用满山的花开回应你 , 安抚你 。 虽然这是自然应者节气开花的杜鹃花 , 但是这样写来 , 别有一种深沉的互动和灵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