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 人们开始使用兔粘液瘤病毒 。 病毒效果显著 , 很快 , 13万只兔子剩下1万只 , 可是 , 这仅存的1万只兔子已产生抗体 , 它们繁殖的兔子也将对病毒免疫 。
然而问题愈加复杂 , 兔子少了 , 猫对饮食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 抓更多鸟吃 。 这样一来 , 猫的数量几乎恒定 , 鸟类则再一次遭殃 。
于是 , 人们转而消灭猫 , 用了20多年时间将猫赶尽杀绝 。 没有了猫 , 兔子和老鼠又没了天敌 , 又呈现井喷之势 , 人们顿时无语 。
2007年 , 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一项耗资上千万澳元的计划 , 针对麦夸里岛上的所有入侵物种 。
7年后的2014年 , 官方宣布包括兔子、老鼠在内的所有入侵物种均已被消灭 。
故事到这里 , 差不多结束了 。 尽管许多鸟死于食用被毒饵料毒死的动物 , 但与此前相比 , 已经很不错了 。
▲捕杀泛滥的兔子和老鼠
05如今的麦夸里岛早已成为自然保护区 , 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 最大程度地保护当地原生生态系统 。
亚南极软毛海豹、新西兰软毛海豹、南象海豹等各种海豹类动物达10万头 , 王企鹅、皇家企鹅、巴布亚企鹅在岛上悠然踱步 , 灰头信天翁、短尾海鸥、极地燕鸥、蓝眼鹈鹕等海鸟乘风翱翔 。
在花费巨资、耗时几十年的努力后 , 麦夸里岛的自然环境终于基本恢复 ,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
有人说 , 麦夸里岛的故事讲述了物种入侵的危害 , 给后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反面教材 。 也有人说 , 麦夸里岛的故事体现了“蝴蝶效应”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麦夸里岛实则是一项尴尬的案例、一个失败的教训 , 反映了预测的悖论 , 清清楚楚记录了人的自以为是 , 驳斥了人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 。
自然环境有着粗犷的脾性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 但也如同精密的仪器 , 对其施加影响是一个系统论问题 。 由此可见 , 一个人面对庞杂的系统 , 无论自然 , 抑或社会 , 都不要轻易惊叹于自己的机智 , 在机智背后 , 没准有无数个问题等待被这点仅有的机智解决 , 显然 , 这机智是不够用的 。
当问题已经发生 , 则需要动用更多的力量寻求彻底解决 , 最好老老实实地用笨办法解决 , 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节外生枝的机智 , 等同于愚蠢 。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灵山大佛|麦夸里岛的尴尬往事】
推荐阅读
- 无锡|《余生》的取景地竟然就在家边上,快来打卡啊
- 无锡|无锡这一奇葩建筑,远看像“竹林”,夜景最美丽
- 鼋头渚|世界三大樱花胜地之一,比平坝优雅比武大古典,就在国内
- 蠡湖|永嘉县委书记黄慧到岩头、鹤盛专题调研全域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