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 在距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 , 返回舱将依次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 , 并抛掉防热大底 。 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 , 启动反推发动机 , 下降速度降到2米/秒左右 , 最终使返回舱安全着陆 。
“除了主伞外 , 我们还有个700多平方米的备用伞 , 如果出现主伞打不开的情况 , 此时就可以用上备用伞 。 ”庞之浩表示 。
回来后降落在哪里?
2020年5月8日 ,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 此后 , 东风着陆场摆脱了“备用”身份 , 开始“转正” , 并开启了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
2021年9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 而此次东风着陆场也顺利迎来了从天而降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 。
4月11日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着陆场区指挥部在东风着陆场举行动员誓师大会 , 展开第三次全系统综合演练 。 图/IC photo
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 , 地域辽阔 , 人烟稀少 , 冬季干冷 , 夏季炎热 , 少雨多风 。 这里有沙漠、戈壁、山地 , 基本涵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 。
“它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比较近 , 一些设备、人员的调动也相对便利 。 此外 , 该地农牧民的生活生产区域很少 , 不会对居民产生很大的影响 。 ”焦维新表示 , 因此前的保障经验 , 东风着陆场具备专业的搜救队伍 , 也拥有专业的搜救能力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曾经介绍说 , 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东风着陆场 , 部署一支搜救力量 , 就可在发射、运行、返回各个任务段执行多样化搜救任务 , 不仅可以搜救飞船返回舱 , 还可以搜索火箭残骸和实现航天员应急搜救任务的常态化值守 。
据央视新闻报道 , 根据此次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特点 , 搜救回收分队在东风着陆场东西两区共设置了11个搜救分队 , 投入了近百台车辆 , 5架直升机 , 1架固定翼飞机 , 并在着陆场周边协调了相应的民间搜救力量 , 共同守护航天员平安归航 。
【解读太空“出差”三人组的“回家之路”】
记者 | 张建林 编辑 | 陈静 刘茜贤 校对 | 刘军
推荐阅读
- 没错!我们将来可在月亮上生活,那是怎样的场景呢?
- 成功着陆,欢迎回家
- 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警钟要敲响,出现了我们最害怕的东西
- 珞珈山上的神秘光束,究竟是什么?
- 世界4大未解之谜:第1个是天外来物
- 兄妹三个,因为两套房子,最终反目成仇
- 鲶鱼可以无限生长,真是长见识了
- 恭喜神舟十三号,平安着陆,凯旋而归
- 宇航员积攒了半年的排泄物,足足有400斤,带回地球还是丢到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