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不敢按骆先生所说的兑现9万多元 , 就连9000多元都已经是在规章制度内能找出来的维护储户利益的最优办法了 , 按照现行的规定定存最长期限5年到期未取应该自动转为活期 , 那样骆先生能拿到的钱还不足9000 , 他们按照四个5年定期的利率给骆先生计算本息 , 才有9000多元 。
骆先生很生气 , 同样生气的还有当地一名姓胡的女士 , 原来 , 胡女士的父亲在1989年也办理了和骆先生一样的业务并且都选了20年期限的按现行利率加保值模式 , 当时胡父为未来着想 , 咬咬牙存了自己一年半的工资600元 , 没想到20年过去银行称只能兑现2000多元 , 多年过去 , 胡女士一个月的工资都不止2000元了 , 简直是血亏 。
按照原来的计算方式 , 胡女士应该能拿到两万块钱的 。 气不过的胡女士和骆先生将农行青县支行诉至法院 , 要求银行按照当年的承诺兑现本息 , 前面提到银行和储户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合同关系 , 那么 , 根据原《合同法》的规定 , 什么样的合同才无效呢?《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 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 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 ,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显然当年骆先生也好 , 胡老爷子也好 , 他们与银行之间的这种合约关系都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的规定 , 但青县法院最后虽然认可骆先生与胡女士所持存单合法有效 , 却判定按9000多元和2000多元的本息兑现 , 对这一结果 , 两人均表示不服气 , 随后向沧州中院提起上诉 。
银行拒绝按当年的合约兑现是因为时限过长、利息过高 , 不符合规定 , 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 不管银行内部接到的通知或规定怎么说 , 都不属于法律法规的范畴 , 不能以此为由让储户损失利益买时间的单 , 本案最后的具体结果未知 , 不过我们能由此注意到 , 其实类似的长期存单纠纷案例 , 并非都是储户吃闷亏 。
比如深圳就有这么一个例子 , 一位范先生办理定存业务时约定的年利率为17.1% , 存了五十万 , 为期八年 , 多年后除了本金 , 应该兑现59万的利息 , 到期后银行也因为利息太高拒绝兑付 , 范先生为此诉诸法院 , 深圳当地法院判决双方储蓄合同有效 , 银行应该如数兑现当年约定的本息 。
无论如何 , 这类因银行内部规则变动导致的损失 , 都不应该由储户来承担 。
作为储户 , 在办理存储业务时为了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 除了仔细阅读了解条款之外 , 最好也及时跟进金融规定的变化 , 及时应对 , 骆先生当年办理的高利息储蓄有银行业发展摸索需要的原因 , 但历史遗留问题本就不应该让储户吃风险 , 这严重违背了契约精神 , 僵硬的规定 , 只会失掉最宝贵的信任 。
【1989年河北男子定存2000元,20年后银行拒不兑付:利息太高不能给】(当事人均为化名 , 部分图片为网图 。 原创文章 , 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抄袭)
推荐阅读
- 银行职员诈骗1700万,花300万半年约160个女孩,揭开天价名媛骗局
- 失误?女子“收到385万”被告上法庭:银行以“不当得利”起诉!
- 四川蒲江:“帮忙”转账1.85亿!他们把自己转进牢房
- 河北50岁暴发户,坐拥8套房5辆车,酒席用4款“好酒”引发非议
- 11年海南女老总穿泳装失踪,现场疑点重重,警方调查发现另有隐情
- 充值30万送15万? 女子充260万拿下8个区域代理 ,结果钱货都没有
- 2019年,一家三口街头被杀,死者家属:大儿子因放学较晚逃过此劫
- 2013年河北老人捡到一瓶酸奶,两孙女喝完后双双丧命,怎么回事?
- 女司机首次上路,全程拉手刹,监控录像还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