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 , 那么工程队伍将会面对各种盆地和山路地形 , 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山脉至少有三分之一需要被改造 。
如果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借鉴案例 , 雅鲁藏布江要以怒江方向为调水计划 。 这至少会有240千米的引水路线 , 而怒江到黄河有500千米的距离 。 光是从调水路线拟定来看 , 这样一个初期工程就相当于南水北调西线扩展工程的两倍 。
云南六库镇旁的怒江
在《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中 , 军旅作家李伶就提出过这样的设想 。 该设想的方案便是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入手 , 途经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 最后到大渡河 , 总引水量高达2000亿立方米左右 。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没有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去进行设想 , 如果真的要设立成本 , 这种方案在可能的预估情况下 , 至少需要1万亿人民币 , 时间年限至少以数十年为计 。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云雾缭绕
这种成本无论是时间上还是金钱上对国力都是极大的消耗 , 如果不能建立起有效的运转方案进行盈利 , 这笔买卖一定赔得腰都直不起来 。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 , 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否会被影响 , 或者说会受到哪些影响 , 新疆周边的地区是否真的会因此改变 。 对于这个问题 , 我们还是需要从地理环境和气候上入手 。
开发情况并不明朗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地区 , 周围有各种山脉 , 同时还受青藏高原的气候影响 , 因此水汽难以进入 。 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 所以塔里木盆地常年干旱 , 降雨量极少 。
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
在已有的记录中 , 西部的乌什为85毫米 , 阿克苏为57毫米 , 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降雨量不超过78毫米 , 最低降雨量仅在10毫米左右 。 总体来看 , 塔里木盆地干旱是基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 , 难以形成降雨 , 即便从雅鲁藏布江引入水源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新疆降水少、干旱等问题 。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提出 , 新疆地区的部分盆地有高度盐碱化的沙漠 , 就算引水成湖也是咸水湖 , 很难产生经济效益 。 对于青藏高原来讲 , 引水还有一个问题在于自身的维护 。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受高原气压影响和洋流作用 , 青藏高原的水流总体呈现时空分布不均 , 季节降水差异大的问题 。 冬季降水量少 , 积雪增多 , 引水而出的雅鲁藏布江会进入水流少的状态 。 前面我们也提到雅鲁藏布江的水流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冰雪积水 , 因此冬季入水量少会成为一个较大的隐患 。
高山冰雪积水
而周边的居民必然会因为流水减少 , 从而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 这会破坏青藏高原的地下河环境 。 同时青藏高原本身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引发生态灾难 。
至少在今天 , 雅鲁藏布江的开发仅存在于理论和想象之中 , 无任何实用性 。 我国当下对雅鲁藏布江仅是简单利用就还遭受到了邻国的批评 。
雅鲁藏布江的政治争议由于雅鲁藏布江本身流经面积广 , 经过多个地区和国家 , 在过去并没有相关的水文管理条例 ,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 所以在水文利用这方面一直都是相互谦让 , 其流经的水域由西藏、印度和孟加拉国共享 。
我国在雅鲁藏布江修筑的藏木大坝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电 , 并不是将其进行截流利用 。 然而印度政府却始终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妥 。 近年来这种反对声音越来越强烈 , 兴许在未来可能会相关的利用条例会对雅鲁藏布江进行划分 。
水电站示意图
雅鲁藏布江对于周边地区的居民来讲 , 意义重大 。 由此流过的恒河 , 孟加拉国都是雅鲁藏布江的受益者 。 虽然孟加拉国经常遭受洪水带来的损失 , 但也离不开河流带来的经济发展 。
另外雅鲁藏布江带来的洪水影响 , 也使得受影响的地区呼吁分享低流量时的气候信息 , 以此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 。 尽管联合国并没有阻止任何相关流域的国家在上游修筑水坝 , 但我国也还是经常参与到洪水救济的活动中 。
洪水灾害
从长远的角度和利益上来看 , 开发雅鲁藏布江也许并不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事 。 综上而言 , 雅鲁藏布江现在该咋流就咋流 , 观望也不总是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