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能够减少动物宇航服的设计要求 , 方便科学家们收集尿液和粪便样本 。
另外也不能选用宠物狗或者长期家养的狗 , 相比之下 , 流浪狗才是最好的选择 。
因为它们在长期的流浪生活中习惯了高压的环境 , 同时居住条件也没有宠物狗那样优渥 , 能够忍受更恶劣的空间环境 。
最后科学家把目光定在了莫斯科 , 这里寒冷异常 , 冬季环境恶劣 , 他们认为这些动物已经学会忍受极度寒冷和饥饿 , 生活在这里的流浪狗是最佳的实验对象 。
在众多实验对象中 , 有一只特别的狗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 这就是莱卡 。
莱卡和其他流浪狗一样 , 也是在莫斯科的街头被研究人员选中 。
莱卡十分安静 , 几乎不与其他狗“争吵” , 大部分时候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 而且很配合科学家的动作 。
关于它的名字 , 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它的品种关系 , 莱卡是一只杂交狗 , 人们普遍认为这可能是哈士奇或者其他北欧犬种 , 而真正的血统人们并不知道 。
莱卡早期的名字来自于哈士奇在俄罗斯的流行名称 , 俄语直译为“小虫子”或者“小柠檬” 。
不过最终决定它名字的是由于它的吠叫声 , 技术人员最终才把它命名为莱卡 。
为了让这群流浪狗适应人造卫星2号的狭小空间 , 它们被关在逐渐变小的笼子里 , 进行长达20天的适应训练 。
长时间的封闭让不少流浪狗都出现了停止排便或者排尿的问题 , 并且还有严重的坐立不安 , 整体情况并不是很好 。
由于火箭发射的过程中还有高强度的加速度过程 , 因此流浪狗们也需要进行火箭模拟发射训练 。
它们会进入到模拟装置的加速离心机中 , 模拟器同时还会模拟出航天飞行时的噪音 。
最终莱卡在众多流浪狗中脱颖而出 , 成为了太空计划的第一梯队 。
飞行的真相值得一提的是 , 早期的火箭飞行 , 特别是载人实验这一块 , 飞船的设计为不可回收 , 因为那时的技术不达标 , 回收火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
所以 , 大家也都知道 , 这一趟任务是有去无回 , 莱卡将注定为此牺牲在太空中 。
为了让莱卡不在任务的最后关头痛苦地死去 , 科学家为它准备了毒药 , 只需要到了合适的时机 , 引导莱卡食用有毒的食物便能够通过安乐死的方法将莱卡带走 。
在发射前的最后几分钟里 , 一名研究人员亲吻了莱卡的鼻子 , 莱卡最后在人类的告别中飞向太空 。
任务的最后 , 莱卡当然是光荣的牺牲了 , 毕竟一趟无法返程的飞行 , 怎样都是死 。
但这要是就此结束 , 可能还会好一点 , 真实的情况是 , 莱卡在升空时就已经死去 , 苏联政府隐瞒了事件的真相 , 一直到2002年 , 莱卡的真实故事才向人们展示 。
事实上 , 在火箭发射后的不久 , 莱卡就死于过热 , 原因是当时火箭中央的R-7支撑架未能与有效载荷分离 , 机舱温度一度上升至40摄氏度 。
根据后来的记录显示 , 传感器在工作后检测到莱卡的心跳在发射后逐渐加快 , 呼吸是平时的3~4倍 。
最后莱卡在高温和高压力中惊恐地死去 , 所以莱卡是死于发射事故 , 并非是任务终局 。
可苏联政府为什么要隐瞒整个事件的真相?
当年的动物实验其实并不被公众看好 , 特别是动物保护条例在19世纪后期被更改后 , 动物实验一直都是科学界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
但是苏联政府在任务开始前 , 给整个任务进行了一个英雄般的渲染 , 让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太空任务本身 , 而非动物实验 。
很明显 , 这样的失败无疑会在公众面前引起舆论争讨 , 可能会对后续的航天计划带来不必要的政治影响 。
后来负责莱卡发射的科学家之一最终还是选择了公布这一事件的真相 , 莱卡的经历才被人类知道 。
并且在后来的轨道飞行中 , 包括莱卡遗体在内的人造卫星2号 , 于1958年4月重返大气层时解体 。
为了纪念莱卡 , 俄罗斯政府在2008年给莱卡建立了英雄雕像 。
现在不少邮票和流行文化中 , 仍然能够看到莱卡的影子 。
除了莱卡 , 在后来的动物实验中 , 也有不少优秀的动物死于太空事故 , 很难说是因为它们的贡献 , 才让人类在太空事业上走得更远 , 毕竟动物是没有自我意志的 。
它们很多时候都是被迫协助人类去完成相关的科学志愿 , 如果让它们选择 , 相信这群动物们更愿意回到自然的生活中 , 而不是在太空任务里痛苦的死去 。
推荐阅读
- 人类最早的计算机长啥样?
- 在几次与水下生物的近距离接触中,机器鱼观察到了鱼类之间的互动
- 女航天员在太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有私人地带,享用水优待
- 太阳表面出现一条巨大的裂缝,有12400英里深,太阳到底怎么了?
- 新研究:宇宙膨胀或很快结束并开始收缩
- “回到地球感觉真好”,王亚平发第一条朋友圈,小细节叫人破防
- 被送上太空的1毫米生物,被人们称为“地表最强”,能在太空生活
-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小
- 科学家发现一种4亿年前的史前生物,攻防一体,或能秒杀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