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之路——《狗十三》观影论道系列(完结篇)( 二 )



所以在人世间能够活出第四层自我 , 你这一辈子就很成功了 , 这辈子没有白活 。 因为你到这儿来发展出一个完整的独立人格自我 , 喜怒哀乐都是你说了算 。 相当于被动的、无意识的烦恼跟你无缘了 , 那你就没有那么多痛苦 , 你就活得很自在 。 说实话已经非常牛了 。
如果能活到超意识我那就更牛了 。 如果这一层你能活 , 那你还会觉悟更大的宇宙真机 , 活出只有圣者才能活出的那十种自我的话 , 那你就已经是真正大彻大悟之人了 。 这样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生命 , 但是他又不平凡 。
不平凡在哪里呢?
就是他掌握了宇宙、天、地、自然的真相 , 把握了宇宙、天地演化一切的法 , 洞察了宇宙心智运作奥秘 , 所以他能转动宇宙心智、采集宇宙能量 , 不断地、无穷无尽地去拓展自己的存在方式 。
所以宇宙当中本来没有我 , 只是你这个游戏玩家对宇宙、天地奥秘洞察到什么程度 , 你借宇宙、天地的能量玩出什么我 , 就是这个差异!
宇宙本来就没有我 , 哪里有一个我呢?我们是随自己的意愿而立一个不一样的我 。 那么对小孩来说 , 他的心智不成熟 , 他不可能立我 , 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叫碎片我 , 就以念头为我 。
那如果一个人活了好几十岁 , 你还时常受你的念头影响 , 那就说明你真没有增长多大的智慧 , 对吧?你还受碎片我影响 , 这个念头太多了 , 一会儿从大脑里面走百千万亿的念头 。 那这个我不断地变 , 哪里还有你?没有了 。
这个地方我讲真相 , 一切众生为了体验生命而创造我 , 然后以他所创造的不同的我去经历不同的人生 。

现在我们回到这个电影上来 , 本来没有父亲这种角色的 , 那么我们可以创造父亲这种角色 。 本来没有子女这种角色的 , 我们也可以创造子女这种角色 。 他也都属于无数角色当中的一种角色 。 做母亲是一种角色 , 做父亲也是一种角色 , 做子女也是一种角色 。
那你会发现 , 比如我在你家出生 , 我们一个以子女 , 一个以父母的形式 , 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在互动 。 因为本来没有我 , 我这时以子女为我 , 那我扮演的就是子女 , 你扮演的就是父母 , 还有一种就是爷爷、奶奶的角色 。
那我们讲的五伦关系其实就是五种角色关系 。 五种角色就叫五伦关系 , 对吧?那么《弟子规》这类典籍本意就是指导这五种角色关系怎么样进行合理的互动 , 而带来幸福美好体验的指导说明书 。 就是说你按照《弟子规》这个操作说明要求这样来进行互动 , 那我们能收获到五种不一样的美好的生命体验 。
这个就叫天地造化的创造 。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角色创造 , 人的关系就只有一个 ,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
这样的话我们在生命的经历上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 , 所以在这个男人和女人这两种关系上呢 , 我们就创造出一个五伦关系出来 , 这个称为角色关系 。
男人和女人是最原始的两种关系 , 但是在这两者关系之后 , 又创造出五种关系出来 , 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上下级、朋友 。 就是我们设定的不同角色 。 当我们以爱作为驱动 , 以角色规范为扮演条件 , 这样我们就可以收获五种美妙的关于爱的不一样体验 。
所以一些传统经典表相上是行为规范和引导 。 实质内核却是表达爱、分享爱!不要搞僵化了 , 内心没有爱 , 却执着仪轨 , 甚至以此评判他人 , 让人敬而远之 。
再加上我们扮演社会功能的社会角色 , 比如说诗人 , 艺术家、工程师等等 , 这样一来我们的生命就显得无比的丰富 。 所有这些角色我们都遵循每个角色对应的规范 , 都以爱驱动 , 那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个社会乾坤里面体验丰富的、不一样的爱和心灵的滋养 。

这些所有的设定为什么?
这些所有的设定最终都是回馈滋养我们的心灵的 , 回馈到我们情感中心 。 所以生命的最终归位处是对心灵的滋养 。 包括我刚刚讲到的 , 我们发展到第五种自我 , 后面能够到圣者那样的境界 , 发展他的十身、超然的十种我 , 那也是在丰富他的体验而已 。
这样的一条路线 , 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灵魂或者一个生命 , 来到一个世间悟道 , 我们悟什么道?我们悟的就是这种关系互动、角色互动 , 怎么样带来无穷无尽、幸福美妙这些体验 , 我们要悟这个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滋养从而更丰盛的道 。 一句话说过来就是说怎么样让我们更幸福 。
所以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怎么样让我们更幸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