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距离中国仅有4米的一座村庄,中间相隔一条小河,相差却十分悬殊( 三 )



质朴生活 , 简单且纯粹雨莎村的许多人 , 虽然身为尼泊尔人 , 却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
普兰县的塘嘎市场内 , 许多尼泊尔商人的家乡村落与普兰一衣带水 , 尤其是雨莎村 。 孔雀河养育了普兰县的人民 , 也养育了雨莎村的人民 。
他们从小喝普兰的水 , 也熟悉普兰当地的语言、风俗、文化 , 和地地道道的普兰人一样在普兰成长、成家、立业 。 对于他们来说 , 加上了“普兰人”这个身份标签后 , 他们才更加完善和全面 。

有一个来自雨莎村的商人就这样说过:“普兰的社会秩序非常好 , 市场正规 , 中国
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 年轻人有事做 , 社会和谐安定 , 普兰县各方面管理很到位 , 对我们非常照顾 , 适合我们这些边民商人经商 , 市场交易公平 , 我们非常愿意到这里做买卖 。 ”
也许 , 他已经从内心认可了自己是一位来自尼泊尔的“普兰人” 。
在雨莎村 , 虽然贫穷 , 甚至有时候会吃不饱饭 , 但是在这儿生活的人们 , 却是安宁、平和的 。 男人们外出经商 , 女人们往往在家织布维持生活 , 孩子们在村里玩耍 , 老人们就静静坐着看着玩耍的孩子 。

路过的人看到这些衣着褴褛的居民 , 会心存不忍 , 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一些 , 这些居民们便会展现出一个幸福、纯洁的微笑 。
雨莎村里有个小楼的楼顶视野很好 , 可以看到整个村落的景色 。 这个小楼便是当地的派出所 。 在派出所附近还有一个供村民们休闲放松的台球室 , 虽然比较简陋 , 空间也不大 , 但仍然是居民们都很喜欢的放松的地方 。
从古代起 , 科迦村和雨莎村这一代就是穿越中国和天竺的必经之地 , 中国和印度的僧侣和商人都会在这一带相聚 , 然后前往西藏或者天竺朝圣 。
即便是在今天 , 也仍然有很多虔诚的信徒会经过雨莎村和科迦村 , 前去朝拜圣山——冈仁波切 。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 , 中国就开始发展科迦村这边的边境贸易 ,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科迦村变得富裕 , 很多尼泊尔和印度的工人都慕名来到科迦村寻求赚钱的机会 。
尽管目前雨莎村仍然贫穷 , 但是在我们看来原始、落后的生活 , 对于本地人而言 , 并非就是十分糟糕的 。
他们没有“996” , 没有每日忙忙碌碌却眉头紧锁 , 他们反而生活的很悠闲 , 没有什么事情做 , 除了一些必要的工作需要做之外 , 其他时间都比较悠闲 , 和邻居聊聊天、喝喝茶 , 看着孩子逐渐成长 , 生活里一些微小的地方都可以带来快乐 。

结语:人们总说 , 金钱是万能的 , 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 但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 , 虽然它的确可以为人们带来许多的便利 , 但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 , 他们在过着十分贫穷的日子 , 依然可以过得“富足”和愉快 。
人活一世 , 不是为了来赚钱 , 而是为了感受每一分每一秒 , 珍惜每一天的日子 。
雨莎村的人民便是最好的例证 , 他们羡慕一河相隔的中国 , 可是也不抱怨 , 他们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 , 过着自己平静安宁的小日子 ,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 每一种活法都不过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
相信在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的带领下 , 这个和我们仅隔四米的雨莎村 , 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

参考文献[1
噶哇扎西.藏西行记——“新时代 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阿里行采访活动侧记[J
.中国西藏2018(06):60-66..
[2
陈无诤.边城记事 普兰科迦 边陲古村的欧珠啦[J
.西藏人文地理2019(05):14-31.
[3
周文强孙芮茸嘉措孙吉.西喜马拉雅的盐粮古道与国际市场[J
.西藏人文地理2018(03):28-55+6.
[4
张海云.秩序、流动与认同——西藏三口岸边民贸易调查记[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53-6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