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并不像南极那样可以建立永久的科考站 , 因此想要了解整个北极地区的气候面貌和生态环境 , 就必须要通过这种实地考察的方式来进行 。 那么科考队们在这次活动中有哪些发现和面临的风险呢?
艰难的研究任务尽管北极地区的科考从现有的照片和记录来看 , 确实有着许多优美的风景 。 但别忘了 , 这里是北极 , 是地球上气候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 该地常年都在零下数十度中 。
在这里 , 研究人员将不会有网络服务或者电话服务 , 他们每周需要工作七天 , 能否休息完全看情况 。 并且冬季时期将看不见太阳 , 整个北极地区会被黑暗笼罩 。
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浮冰选择 , 如果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浮冰 , 那很有可能将在漂流过程中被浮冰带向其他地方 。 一旦出现这种问题 , 科考队将可能面临无法被救援的问题 。
另一方面 , 浮冰上还时不时地会出现北极熊 , 如果对北极熊不能进行及时驱散 , 研究人员的生命不仅会受到威胁 , 还会耽误整个研究进程 。
好在这些问题都在后来的浮冰观测站的建设中被克服 , 剩下的就是专心做研究了 。 不过整个项目研究完成下来 , 情况并不乐观 , 北极的恶化情况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
由于整个科研项目进行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 , 这里挑选两个非常明显的研究报告 。 首先是北极气候的变化仍不容乐观 , 北极臭氧层的损失在温室效应下变得更加严重 。
这个记录来自马赛克计划的2020年春季对北极平流层的研究分析 , 研究人员认为 , 除非全球温室气体停止排放 , 否则北极极地涡旋中的臭氧层可能在本世纪末迅速减少 。 这将影响到未来的北极考察 , 欧洲、北美和亚洲将会暴露在更多的紫外线辐射下 。
不过有人也提出过质疑 , 过去的研究早已认识到臭氧层的重要性 , 因此 , 含有氯氟烃的产品已经被禁止生产 , 臭氧损失应该不会这样 。
但项目负责人兼船长的马库斯表示 , 科探期间的读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 。 马赛克计划期间 , 北极最大臭氧浓度的范围内 , 已经有95%的臭氧已被破坏 。 由于氯氟烃中的氯原子和溴原子分解速度非常缓慢 , 一直到2000年时 , 极地涡旋的这类物质浓度仍在上升 。 科学家们分析 , 要想这些物质降至可接受水平得等到本世纪末 。
而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影响北极地区的平流层大气冷却 , 从而降低极地涡旋的活动 。 在考察期间 , 科学家们假设盛行风系统也能够参与进极地涡旋的温度降低 , 如果事实确实如此 , 那么北极地区将会长期的慢性消耗臭氧层 。
另一方面则是在格陵兰岛北部的开阔水域 , 破冰船在行进期间见证了全球变暖给该地带来的变化 。 北极的海冰融化非常迅速 , 海冰融水池很多 , 冰芯收集小组同样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
收集冰芯是北极科考的一个重要项目 , 冰芯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这里的微生物活动以及大气状态 。 但是融化过快的海冰使得科学家们想要收集出完整的冰芯十分困难 , 这使得该项目一度被拖延 。
最终 , 在马赛克计划完成后 , 科考队结束了整个探险 。 这一次 , 科学家们亲眼看见了全球变暖对极地地区带来的影响 。 该项目的科学团队一致认为 , 北极如今正在死去 , 未来数十年内 , 北极将会面临夏季无冰的状况 。
不仅在科学探险队这里 , 卫星跟踪的数据在2020年7月显示 , 北极海冰面积接近历史新低 , 海冰仅覆盖了69000平方公里左右 。 数据还显示 , 北极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多 。
这意味着地球天然的降温工具正在逐渐消失 , 海冰对地球降温来讲至关重要 。 它能够极大地减少热辐射的吸收 , 但如今这种状态正在改变 。 同时 , 海冰和全球变暖还互为因果 , 两者相互循环进一步恶化极地气候 , 从而影响全球的大气活动 。
全球变暖的影响有多严重 , 这个想必大家都清楚 。 如今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去看待这种气候变化 , 因为这关系到未来全人类的生存 。 也许只有所有人亲自体会到这种糟糕的变化 , 情况才会得到改善 , 但事情发展至今 , 往往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
推荐阅读
- 你可能无法接受,但世界上已经被证明的神奇理论,共有四个
- 何怀宏:高科技一往无前,人文应当“醒着”同步守候
- 阿尔泰山出现棕熊,跟踪母狼找到狼窝,刨开2米深的洞吃掉5只幼狼
- 把猩猩当人养,它能否学会说话?这样的实验科学家做了几十年
- 这是要打造“月球北斗”?我国欲建环月通信导航系统,建了怎么用
- 5个真实存在世界上的“怪兽”,幸好它们只活在海里!
- 1996年,两滴液体不小心滴在她的手套上,3周后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 美国卫星在中国沙漠发现神秘黑点,科学家坐不住了,到底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