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虫子变得比人大会发生何事?那太好了,连杀虫剂都免了( 二 )



植物登上陆地之后 , 扩散到了当时的盘古超大陆内部 , 不到一亿年的时间 , 陆地被染成了绿色 。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释放出氧气 , 如此茂密的森林 , 就是一个超级制氧机 , 和我们今天工厂排放二氧化碳差不多 。
从石炭纪开始 , 地球的含氧量突破了30% , 最高峰有35% 。
可不要以为氧气越多越好 , 准确来说氧气是“有毒”的 , 过量的氧气会让呼吸中枢瘫痪 , 还会让细胞的氧化速度加快 。
这波氧气增强对有肺和没肺的动物都是灾难 , 于是昆虫给自己的皮肤开出了很多气门 , 用于和身体内部相连 , 直接运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

这些气门就是昆虫的“鼻孔” , 需要它的大脑来控制一开一合 , 因此昆虫的大脑通过神经与气门相连 。
当氧气含量很高时 , 昆虫需要更多的气门 , 调节自身的氧气浓度 , 不然因为吸得氧太纯而窒息 , 要开更多气门就意味着昆虫得长大 。
因此石炭纪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巨虫时代” , 这个时代不仅昆虫 , 其他节肢动物 , 如肺蝎 , 长达70厘米 , 巨型马陆和蜈蚣体长超过了一米 。

然而成也氧气 , 败也氧气 , 昆虫的体型会因为氧气浓度增大 , 可一旦环境的含氧量下降 , 体型越大的昆虫反而会出现问题 。
昆虫体型巨大化之后会发生什么?昆虫的体型巨大化 , 导致身体上的气门也越多 , 身体最末端的气门距离大脑的距离就越远 。
节肢动物的神经结构和脊椎动物在维度上就有差距 , 它们是在祖先原始的神经中枢上进行的改良 , 传导速度非常慢 。
如果昆虫的体型过大 , 那么它控制最末端的几个气门的开合就会很缓慢 。

氧气浓度高还能面前克服 , 可是一旦氧气浓度下降 , 昆虫的反应就会变得迟钝 。
即使石炭纪被称为“巨虫时代” , 氧气含量充足 , 当时的昆虫体型也很少有超过1米的 。
在地球历史上 , 最大的节肢动物是莱茵耶克尔鲎 , 体长两米 , 但它是行动迟缓的食腐动物 。

虽然它不是昆虫 , 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昆虫 , 乃至整个节肢动物家族的困境 。
所以 , 当虫子的体型变得和人一样时 , 以现在21%的氧气含量 , 它很有可能无法进行移动 , 就像一个大型的雕像 , 只有脑袋部分可以动一动 。
人类可以直接用一瓶杀虫剂对着大虫的头淋下去 , 或者直接给它灌下去 , 巨虫没有丝毫反抗能力 , 也不用担心它咬人 , 人此时的反应是它的100倍以上 。

担心杀虫剂污染环境?没问题 , 我们直接发动物理攻击消灭巨虫 。
虫子的外骨骼都是胶原蛋白 , 内部都是蛋白质 , 打碎后就是极其优良的肥料 。
这样的话 , 连杀虫剂都省了 , 既环保还能优化土地 , 可真是太好了 。
由此可见 , 科幻片里的昆虫怪兽 , 是不可能健步如飞的 。
那么 , 虫族就没有崛起的可能吗?当然有 。

未来的昆虫可能长到多大?如果昆虫想要在未来称霸地球 , 将人类踩在脚下 , 氧气含量起码要达到50% , 甚至还要高 , 这对地球上绝大部分动物来说是致死量 。
昆虫自己可能都承受不住这么高浓度的氧气 , 还没等到体型变大 , 自己先嗝屁了 。
并且 , 不是所有昆虫都是氧气越高体型越大的 。
科学家们曾经将不同的昆虫放入模拟石炭纪氧气浓度的环境中 , 结果发现 , 常见的昆虫 , 如果蝇、蝗虫等 , 并不会变大 , 但是蜻蜓这一样的食肉昆虫会变大 , 比正常氧气含量下的增大25% 。

因此 , 我们可以说 , 本身就是食物链顶端的食肉昆虫才会在氧气浓度升高的情况下体型变大 。
而越是顶端的生物 , 在环境面前就会更加脆弱 , 因此 , 体型巨大化对昆虫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
并且在研究昆虫化石的时候 , 科学家还发现 , 巨型昆虫并没有在石炭纪末期的灭绝中全军覆没 , 真正给“巨虫时代”画上句号的 , 是翼龙的诞生 。

自从翼龙家族崛起后 , 体长超过10厘米的昆虫几乎全部绝迹 , 翼龙灭绝后 , 鸟类继承了天空 。
作为脊椎动物 , 鸟类的神经传输速度远超过昆虫 , 就算昆虫巨大化了 , 鸟类才不会放弃肥美的罐头 。
更何况后来还异军突起了蝙蝠 , 这支哺乳动物唯一的空军 , 为了捕捉昆虫使用了回声定位 。
所以根本不用人类动手 , 鸟类和蝙蝠就能让巨型昆虫体会什么叫“我为鱼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