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计算机集群提供的超强计算能力和海量数据存储空间 , 研究团队得以模拟出宇宙中初代恒星中的微弱超新星爆炸(faint supernova ) 。 模拟揭示出:宇宙中初代恒星后形成的贫金属恒星 , 在和初代恒星超新星爆炸后喷出的物质混合后 , 碳含量增强了 。
模拟也显示出初代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气体云 , 播下了碳元素的颗粒 , 导致形成了低质量的“千兆金属贫”( giga-metal-poor)恒星 , 这种恒星今天很可能仍然存在(未来的探索能研究这种恒星) 。 对于这种恒星 , 千秋元说道:
“和观察到的碳增强恒星相比 , 我们发现这种恒星的含铁量很低 , 只有太阳系铁丰度的几十亿分之一 。 然而 , 我们能看到气体云的碎片 , 这表明这些低质量恒星是在低铁丰度的状态下形成的 , 但这样的恒星还从未被观察到 。 总之 , 我们的研究给了我们初代恒星形成的理论性见解 。 ”
图解:一项检视了52个亚毫米星系的新研究帮助我们理解早期的宇宙 。 图源:诺丁汉大学的奥马尔·阿尔梅尼(Omar Almaini) 。
这些调查是“银河考古学”这个新兴领域的一部分 。 就像考古学家仰仗于保留下来的化石和历史文物来研究几个世纪或一千年前消失的社会一样 , 天文学家为了研究那些早已湮灭的恒星 , 也在寻找古老的恒星来研究 。
【我们能看到多远的宇宙?如果观测距离不够,那该怎么办?】
根据千秋元的说法 , 下一步不会限制在古老恒星的碳特征上 , 其他较重的元素也将整合到更大的模拟中 。 银河考古学家希望通过这么做 , 能知道到更多我们宇宙中生命起源和分布的信息 。 千秋元说:
“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弄清楚像碳、氧、钙这些元素的起源 , 这些元素通过星际间和恒星间不断重复的物质循环集中起来 , 我们的身体和星球都是由碳、氧、氮和钙构成的 , 因此对帮助理解这些构成我们人类的元素的起源 , 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 。 ”
BY: MATT WILLIAMS
FY: redbeard305050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 中国天眼或将不是世界第一!英国耗资154亿,建造最大射电望远镜
- 又一台中国天眼开造了?WFST主镜测试已完成,观测能力北半球最强
- 多元宇宙是否真的存在?关于太空的5大未解之谜
- 高调联系外星人?NASA计划用中国天眼发信,向外星人透露地球位置
- 来自7000光年外,中国天眼收到神秘电磁波,是外星人发送的?
- 中国天眼频繁收到重复信号,到底是什么?科学家:已有破解之法
- 藤壶为何对鲸情有独钟?面对藤壶,鲸只能坐以待毙吗?
- 7000光年外,中国天眼接收到强烈的无线电信号,是谁发出的?
- 厉害了!“中国天眼”观测到宇宙极端爆炸起源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