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假期露营地一票难求“一个帐篷顶县城一套房”行业玩家对标万达广场( 二 )



5月1日南京某公园草坪上的帐篷 , 拍摄者:宝宝猴
300亿市场 , 车企跨界来“卷”
围绕着露营热潮 ,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渐成规模 , 帐篷、便携式桌椅、睡袋、投影仪、预制菜、营地 , 乃至团建活动等都受益匪浅 。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 , 2014年至2021年 , 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299.0亿元 , 预计2022年增速达18.6% , 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 。
“我的这个号 , 由于跟客人谈论价格、订单的次数太多 , 总是被提醒异常登陆 。 ”张磊(化名)无奈地告诉作者 , 他是苏州一家帐篷生产商的销售负责人 。
帐篷本来不是他们的主营产品 , 去年上半年 , 来询问帐篷的人越来越多 , 老板嗅到了商机 , 就将资源集中到了帐篷生产上 。 张磊所在企业的帐篷 , 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 , 以批发为主 。 由于销量好 , 客户们想要拿货 , 往往需要提前预定 。
在这条产业链上 , 营地开发是一个重要的存在 。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 , 2021年至今 , 我国露营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共有4起 , 均是营地相关企业 , 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 。
在河边、草地、公园搭简易帐篷 , 是门槛最低、参与者最多的露营 , 露营者往往早上来晚上回 。 晋阶版的露营则需要在专门的营地进行 , 那里有人维护秩序 , 出租设备 , 组织活动 , 露营者往往会在那里过夜 。
崔连波的创业项目就是营地开发 , 他创办的嗨King连锁营地已经在浙江嘉兴、广西南宁等地开设了20多家营地 , 今年则计划再开出50个营地 。 今年3月 , 嗨King获得了数百万的天使轮投资 , 估值达到数千万元 , 投资方为轻奢帐篷厂商义乌市博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崔连波向作者介绍 , 单体营地开发相对简单 , 门槛也比较低 , 就像开一家旅馆一样 。 但如果要做连锁营地 , 就对资金实力、团队能力和商业模式有很高的要求 。
嗨King的营地不仅为个体服务 , 也接待不少企业团建的业务 , 这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股热潮甚至刮到了与露营并没有直接联系的汽车界 。 如今 , 不少车企 , 尤其是新能源车企 , 开发出露营模式 , 并将其打造成一大卖点 。 理想、小鹏、蔚来、特斯拉等 , 就都有自己的露营模式 。
理想汽车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作者 , 理想ONE拥有2200W对外放电功能 , 可以为电热水壶、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充电 , 座椅还能调整成“大床模式” , 晚上可以在车里睡觉 。
“一晚上大概会耗15%的电 , 不影响第二天使用 。 ”这位销售人员说 , 而油车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 开一晚上发动机会有安全隐患 , 在里面睡觉也可能汽油中毒 。
对手不是旅游业 , 而是万达广场
根据天眼查数据 , 我国现有4.7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露营” , 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 , 其中近半数在1年以内成立 , 40%成立时间为1-5年 。
当疫情结束 , 旅游业回归常态 , 是否还有这么多人继续在城市公园或者郊区搭帐篷、露营?蜂拥而上的露营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在崔连波看来 , 疫情的爆发 , 让大家更加喜欢户外活动 , 户外装备产品的成熟则降低了露营门槛 , 提高了露营的舒适度 。 不过他认为 , 露营不是一个旅游项目 , 而是一种本地生活方式 , 露营的竞争对手不是旅游行业 。
“露营的时间一般很长 , 是一种慢下来的生活 , 可能就是大家去逛街、吃饭和看电影的时间 , 我们对标的竞争对手不是旅游行业 , 从用户时间纬度 , 我们是与类似万达广场和城市综合体在争夺用户停留时间 。 ”崔连波向作者介绍 。
崔连波将他们的露营模式定义为“家庭露营生活方式” , 就像周边游的升级版 , 增加了很多户外元素 。 在他看来 , 普通人一年可能会旅游一次 , 但露营的次数可以达到四五次 , 他们客户的复购率也在30%左右 。
不过 , 这个新兴的行业自身也有不少弊端 , 比如淡旺季明显、安全管理缺位等 。
北京一家露营基地的负责人告诉作者 , 他们一般只在3月-10月份营业 , 到了冬天 , 就不再去运营管理 , 露营者可以免费去基地露营 , 但安全责任自负 。 据该负责人介绍 , 工作日、天气恶劣时很少有游客 , 只有在节假日、天气好的时候才有生意 。
为了打破淡旺季 , 不少商家开始推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 如“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研学”、“营地+社交娱乐”、“营地+篝火晚会”等 , 烧烤、烟花、篝火、旅拍、拍星、演唱会等也成为露营的配套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