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优秀是人类的天性 , “挑战”这一具有主动性意义的动词 , 在人类奠定科学技术的旅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对圆周率的人工探索 , 科学家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
1540年1月28日 , 鲁道夫·范·科伊伦首先采用阿基米德式测算进行尝试 , 继尔转用计量方边形周长的方式 , 把圆周率小数点定格在第35位 。
19世纪的威廉·谢克思 , 也成功将小数点算到了第707位 。 得益于计算机的发明 , 圆周率的小数点测算 , 从第2037位到第100万位 , 再从第1万亿位到第62.8万亿 。
对圆周率小数位无穷无尽的追踪 , 也反映出科学家把和圆形相关的理论体系 , 投射到研究宇宙恒星、行星等天体中去 。 不过 , 有一点务必要清醒的是 , 一旦圆周率的位数被算尽 , 我们将会颠覆对圆形的一切定义 。
到那时 , 圆形不过是多边形的变体而已 , 从而引发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震荡和革命 。 甚至有数学家提出大胆假想 , 弗格森认为当圆周率计算到一定程度 , 从0到9区间的数字会出现相同概率 。
结语科学家对圆周率保持着一份天然的好奇心 , 从古至今 , 见证了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 。 圆周率对计算机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不仅如此 , 随着应用数学领域的悄然崛起 , 人们对圆形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 已不再满足于停留在过去的研究成果 。
圆周率所产生的系列效应 , 将有望在未来得到一一验证 。 它不光是一串单纯机械的数字 , 而是直接或间接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其威力不容小觑!
推荐阅读
- 3男3女科学家共处封闭仓一年,出来后整个人麻木,没有隐私!
- 细思极恐!“玻尔兹曼大脑”或让你怀疑人生,宇宙也与它有关?
- 被蛇吞下是什么感觉?科学家作死身穿盔甲进行实验,心率飙升180
- 重磅发现!200多条鱼同时被“封印”五千万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哈佛科学家提出阿尔茨海默病新指标,可预测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
- 科学家表示,外星人还没有造访地球是有原因的
- 恐龙并没有灭绝,全球大约有190亿只“恐龙”,这是怎么回事?
- 全球天文学家正在狂欢,韦伯校准工作非常顺利,数据将全球公开
- 科学研究证实,打坐可以增强大脑的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