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竟也在现场,中国可回收火箭成功落地,可因为没钱而搁浅!( 二 )


这就像一个“死胡同”:你想要投资 , 就得比马斯克更牛 , 能送卫星上天 。 可要送卫星上天 , 就需要投资进来搞航天工程 , 陷入死循环 , 对待国外总是实验阶段就大肆投靠 , 可回到国内 , 非要让科技工程师们造福人类之后才能备受瞩目 , 逻辑错得离谱 , 翎客航天就是个鲜活无奈的例子 。
这群有热情、脑子灵光 , 能把科学与应用落到实处的航天团队最后竟成了“再干下去就得倾家荡产”的地步 。

而马斯克的spaceX通过无数发射任务把大量卫星送上天 , 后续又有源源不断大量的钱涌入 , 让这家本就实力雄厚的公司在发射中不断试错研究新技术 , 让他越来越强大 。
后来又看了看个别网友阴阳怪气的评论 , 我深刻地意识到 , 这样的人不懂航天 , 更是把高精尖技术描述成了像修车一样简单 , 冷嘲热讽的背后 , 中国可回收火箭没能一战成名 , 并获得推波助澜的投资就不足为奇了 。

根据最新的消息 , 翎客新的火箭总装基地即将竣工 。
既然让我知道这家极具科学挑战精神的小企业了 , 我以后必然会更加关注他们的消息 , 毕竟他们的人太少了 , 一群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 , 在那么穷的状态还在尝试着航天这种人类未来必经之路的大突破憧憬 , 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
这种热血 , 真的很有价值 。

【刘慈欣竟也在现场,中国可回收火箭成功落地,可因为没钱而搁浅!】不过 , 从这件事情中也能看出来 , 中国想崛起 , 真的困难重重 , 确实难度很大 , 但这些人依然怀揣梦想 , 勇敢发起挑战 , 关键的是 , 他们真的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可回收火箭技术 , 只是没能发扬光大 , 令人惋惜 。
我刚才把这个消息分享到了我的生活群里 , 竟然听到有人吐出一句“马斯克早就获得大成功了 , 有什么值得震撼的” , 这句话让我五味杂全 。
鼓励精神似乎完全没有 , 更多的人只看到别人家的大成功 , 却不关系我们自己的科技成长过程 , 可本质的问题是 , 别人家的大成功背后 , 就是全民鼓励与关心 。

祝他们的新基地能够得到传承并在航天技术领域的成果发扬光大 , 我不知道他们最终到底会不会成为我想看到的样子 , 但他们绝对不会被历史遗忘 , 因为他们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都会留在中国 , 他们的成果就是中国的成果 。
就算是民营 , 也不该被忽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