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中含有哪些危害金鱼或热带鱼的有毒物质?
自来水中含有哪些危害金鱼或热带鱼的有毒物质?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家里养有观赏鱼类,为了将鱼养好都会想尽方法将鱼缸里的水养好 。对于一般养鱼的鱼友来说,在家里养鱼用的最多的水源应是自来水了 。自来水不仅用起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自来水在水厂经过处理之后各种细菌和病原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就是说这种水体干净卫,利于鱼的健康 。

文章插图
虽然干净但是这种水还是不能直接用来养鱼(刚从水管里放出来的水),否则鱼会受不了,那么自来水是不是含有对金鱼或是热带鱼有害的物质呢?其实这还真有不利于鱼的因素在里面,这种有害物质不去掉严重时会引起鱼死亡 。

文章插图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氯,在自来水厂里为了对水体消毒通常都会用氯制剂来消毒水体,但是水体中的氯如果没有处理之前用来养鱼,这时鱼很易出现中毒而死的情况 。但是不用慌,这也并不是不可处理好的问题 。其中最简单和用的最多的就是将自来水放在敞口的容器中放置24小时之后再用,如果时间来不急也可以将水放太阳下晒一个白天或是用气泵往水中加气,这些方法都可以加速水中氯的挥发,这样处理过的水一般过12小时后也可以用,但对于弱小的鱼苗来说最好是慎用 。

文章插图
另外还有一中方法就是直接往自来水中加硫代硫酸钠来解掉水中的氯,一般的自来水中每方水加20-30克可以解掉自来水中的余氯 。这各方法一般在用水量大而又急用时才会用到,一般情况下很少用这方法 。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城市中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自来水 。自来水是指自来水厂抽取地下水或者水库水,经过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水 。
我们生活所用自来水,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 。
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氯化法仍是现在大部分自来水厂采用的消毒方法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 。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种方法有致命缺点----会产生致癌物质 。

文章插图
氯化法的原理是,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次氯酸 。其中次氯酸起主要作用 。对于水藻、细菌等有机物而言,次氯酸能够轻易穿透它们的细胞壁,氧化它们的酶系统并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生命活动遭遇障碍而死亡 。
如果是金鱼遇到了次氯酸,等待它们的肯定是死亡 。
消除次氯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曝晒自来水 。为保证金鱼的绝对安全,建议晒一天以上 。
另外,自来水中的某些成份,对金鱼的体色有漂白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鱼友养鱼,从不晒水,金鱼颜色越来越淡的原因 。
其他网友观点其实自来水中没有含有什么有毒物质的,对于养殖金鱼或热带鱼来说,主要含有“氯”的成份不适宜于直接使用 。下面就此问题简介如下:
有家庭观赏鱼养殖户或者有些养鱼户直接或间接使用自来水来养鱼,可能的结果是导致绝大多数鱼儿纷纷死亡或者鱼儿显现异常 。其实原因很简单,是自来水中主要含有"氯"的成份 。

文章插图
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养鱼
由于鱼身体的表皮层内长有一种杯状细胞,不断地在分泌着粘液,使鱼体减少游在水中的摩擦,同时,粘液又能保护鱼体不受寄生物、霉菌、细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蚀,并使皮肤具有一种正常的渗透能力 。
自来水中的氯却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中生成很不稳定的强氧化剂---次氯酸 。该氧化剂对鱼具有很强的穿透杀伤力,它使鱼体分泌的粘液失去了对鱼的保护作用,导致其体内电解质代谢严重失调,并在缺氧的状态下窒息死亡,所以,用没有经过处理的自来水直接养鱼是不恰当的 。自来水是一种民用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在达到标准的情况下,若要用于工业生产、养殖场等一些特殊用途时,必需根据生产要求进行处理后再用 。

文章插图
自来水中含有对鱼有害的“氯”
自来水添加氯气,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以宜人类健康,但自来水通过氯气消毒后,部分氯气会残留在其中,这种残留的氯气称为余氯 。
余氯具有强烈的毒性,所以自来水的余氯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我国自来水水质标准余氯允许范围是0.2-1.5ppm,一般低于1.0 ppm以下 。
如果直接使用自来水养鱼,只要余氯的浓度超过0.02ppm,即可能对鱼粘膜产生强烈的腐蚀,超过0.1ppm,对于有些敏感的鱼类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直接使用自来水(包括局部换水)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

文章插图
"余氯"发生的原理
氯气在水中大部分已经形成其他的化学物质,这些氯化合物,姑且称它们为“余氯家族”,如果我们能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对余氯进行很好的处理,确保养鱼水源的健康 。
把少量氯气(Cl2)溶入自来水,氯气将不容易再以原来的游离态存在,氯气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很容易于水(H2O)或存在于水中的其他还原性化学物质起反应 。首先,它能直接于水作用,形成次氯酸(HCLO) 。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在水中会发生有限的解离反映,除非氯气的浓度高于1.0ppm,否则游离态的氯气都将以次氯酸(HCLO)或次氯酸根(CLO-)离子形态存在 。
两者的相对浓度于pH有关 。当pH越高时,次氯酸(HCLO)越低,一氧化氯(CLO)越高 。
例如:
pH6时,次氯酸(HCLO)占96%,一氧化氯(CLO)占4% 。
pH9时,次氯酸(HCLO)占3%,一氧化氯(CLO)占97% 。
次氯酸(HCLO)浓度越高,越具有杀伤力 。
而鱼类的PH范围在pH7左右,这个环境下次氯酸(HCLO)杀伤力是非常大的 。

文章插图
自来水中为什么要含有"氯"?
自来水中的确含有氯,不过,那是作为消毒剂,并且是当今世界通用的自来水消毒剂的一种 。按照国家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出厂水中余氯含量应大于等于每升0.3毫克,但不能超过4毫克,末端水余氯含量则应大于等于0.05毫克 。
用自来水喂养鱼类,可能发生意外 。生活饮用水中都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消毒剂,用于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 。当前,我国生活饮用水消毒剂主要有氯气、二氧化氯、臭氧等,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消毒剂,原理基本相同,均是强氧化剂 。生活饮用水生产的过程中用专业加氯设备进行精确投加 。
由于氯气在水中溶解度极小,极易挥发,为了保证管道中的饮用水能持续不断地消毒,按照国家标准,供水管网中的末端水余氯含量必须大于等于每升0.05毫克,这一指标保证了饮用水在输送过程中不会滋生细菌 。而出厂水则相对要高一些,必须要大于等于0.3毫克,否则,自来水就是不合格产品 。
因此,越是靠近水厂出水口地方的自来水,其水中余氯含量就相对较高 。虽然氯气是有毒气体,但是,在自来水中的含量极少,仅有零点几毫克,而1克等于1000毫克,且氯气容易挥发,静置一定时间或者煮沸就能直接去除 。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
事实上,由于余氯的作用,直接饮用刚从水管里放出来的自来水,口感有些特别 。如果放置一定时间,水中的氯气将会全部挥发,这时再用来喂养鱼类、养花草等,就不会发生意外了 。

文章插图
水里有余氯可以放置一段时间"曝气"后再使用
由于受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自来水中余氯的含量会有一定的差异 。
夏季气温高,自来水中的余氯挥发快,用于养鱼,放置的时间就要短些 。
冬季温度低,自来水中的余氯不易挥发,放置的时间就相对较长 。
但是,由于夏季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繁殖速度快,因此,水中所添加的氯气就要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夏季用自来水喂养鱼类容易发生意外、而冬季较少的原因之一 。
如果要为家中鱼缸换水或加注养鱼设施及池塘,从水管里接出来的自来水应放置一段时间,为的就是让氯气挥发掉 。

文章插图
除去余氯的方法
余氯是自来水新鲜度的指标,而且可以确保自来水用水安全,但如果直接用来养鱼,必须先除掉余氯 。

文章插图
(硫代硫酸钠)
1,可采用活性炭等物质过滤达到去除余氯的目的 。
2,添加适量的硫代硫酸钠(大苏打,俗称海波)可以快速去除余氯 。
【自来水中含有哪些危害金鱼或热带鱼的有毒物质?】3,由于余氯是一种挥发性物质,自己会慢慢挥发,所以可以进行晾晒隔天使用 。若要用自来水养鱼,也可采用自然挥发的简便方法除氯,即将自来水沉淀或放置24小时,或在阳光下暴晒后再将鱼放入水中,冬天自来水尽量放置2至3天再用 。
4,在水中不断加入空气或氧气,同时加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曝气,曝气去除余氯)和太阳暴晒都会加快余氯挥发 。

文章插图
上述方法中最推荐的是曝气去除余氯 。曝气不仅除余氯,还可以提升水中溶氧度,促进髙氧微生物降解去除重金属,在水中形成细小的气泡,向上浮动通过水层,不断以新的界面和大气接触,水和空气充分接触以交换气态物质和去除水中挥发性物质,或使气体从水中逸出,去除水中的氯气和氯胺还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或使氧气溶入水中,以提高溶解氧浓度,达到除铁、除锰或促进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

文章插图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 。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推荐阅读
-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苗池有哪些常见的敌害生物?怎样防治?
- 《衰鬼记》剧情简介有哪些
- 家里养鱼,水中的哪些杂质对鱼有影响?
- 红薯冬季可以在山坡上储藏吗?要注意哪些细节,才可以保持不烂窖?
- 菱角种植的因素有哪些?菱角种植技术!
- 生石灰在农村较常见的用途有哪些?
- 梨树二次开花所带来的危害 哪些因素导致梨树二次开花
- 南瓜如何施肥?南瓜施肥该注意哪些问题?
- 自来水公司清洗水池后,水进入鱼缸对鱼有影响吗?
- 农村没有自来水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