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露营这么火,那露营是一门好生意吗?( 二 )


一般整套露营装备价格相差较大 , 最基本的一般也要500多元 , 价格高的到几千元 , 搬家式露营装备的价格则上不封顶 。
进入露营场地也需要付费 , 目前 , 一般过夜露营产品人均花费约700元 , 不过夜的产品人均花费在400元上下 , 单纯的营位票人均花费在200元左右 。
其次 , 露营场地经营企业的经营成效远不及预期 。
露营场地经营需要投资及运营 , 前期需要投资 , 运营也需要付出成本 , 比如场地租赁费、设备成本、人力成本等 。
大热荒野创始人表示 , 一个营地的投入在百万元左右 , 一个营地需要5到6个工作人员 , 加上运营、客服、售前售后、电商、投放 , 一年人力成本超过50万元 。
前几批露营从业者基本上来自爱好者 , 或者是看到商机的先行者 , 甚至陷入经营困境的民宿老板也纷纷涌进露营赛道 。
华西证券研报披露 , 2021年1月至10月 , 大热荒野营业收入为1096万元 , 净利润为10.21万元、净利率仅为1% 。
燃财经报道称 , 一个在美国留学了5年回国的97年男生 , 和朋友开了一家露营咖啡茶室 , 仅装修费就花了100万元 , 经营数据却不稳定 , 比如露营旺季最好的一天流水能达到5000至6000元 , 但工作日的流水却不足1000元 。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 , 露营是一门投资金额大 , 投资周期长 , 前期需要持续投入的生意 , 一般要亏损2到3年 , 甚至更长的时间 , 还要不断探索盈利模式 。
目前绝大多数露营场地经营企业处于发展初期 , 处于亏损阶段 。
第三 , 现阶段露营设备生产商、销售商及电商平台、旅游服务平台等中间商都是大赢家 。
露营热带动了露营装备热销 , 帐篷、折叠椅等产品销量大增 , 露营装备销售增长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
比如 , 京东数据显示 , 今年1月份以来 , 户外帐篷成交额同比增长119% , 户外长椅成交额同比增长239% 。
帐篷厂商可能是露营行业里第一波吃到红利的玩家 , 虽然帐篷属于制造端利润并不高 , 净利润可以在15%左右 , 有些帐篷厂商年销售额可以达到四五千万 。
04露营行业也有痛点露营体验虽然很美好 , 但露营行业却也有自身的痛点 。
在NBS新品略看来 , 露营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自己的特征 , 痛点或者局限性 。
第一 , 露营的地域性特征很明显 。
露营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 , 城市性 , 地域特征十分明显 , 高度依赖本土/本地资源 。
消费者一般会在所在地或者所在城市选择最佳露营地点 , 一般很少跨远距离或者跨城市选择露营 。
有连续露营创业者表示 , 他的创业项目立项标准需满足:选址城市人口不能少于800万 , 当地房价不能低于1万 , 距离市中心不能超过80公里 , 车程不能超过1小时 , 最好是秦岭淮河以南 , 气候温和 。
目前露营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无锡等一二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 , 华东地区的人们更喜欢露营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露营是一种周边游 , 消费者一般倾向于选择2个小时车程以内的露营地点 。
第二 , 露营不是刚需消费品 , 消费频次较低 。
从消费角度来说 , 露营不是刚需消费品 , 属于兴趣体验类消费 , 除非是资深露营爱好者 , 普通消费者的频次一般较低 。
这就会存在消费复购比较难的问题 , 而且露营属于环境体验类消费 , 体验环境的新鲜感 , 一个地点去了一两次之后 , 新鲜感就会消失 , 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 。
露营消费有很明显的地域性 , 多数人偏爱在春节、秋季两个季节外出扎营 , 尤其是北方地区 , 一到冬天就“打烊”了 。
第三 , 网红效应明显 , 年轻人跟风消费 , 只是为了过把瘾 。
这届年轻人消费非常多元化 , 受短视频宣传、网红种草、朋友圈效应等影响明显 , 什么当下最火 , 最流行就会跟风起玩 。
跟风效应有很明显的时间阶段特征 , 一旦热潮过后 , 或者出现新的游玩方式 , 就会“喜新厌旧” 。
所以 , 露营从消费属性、消费特征及主要消费人群来看 , 露营消费也有着自己的痛点 。
05露营是一门好生意吗?正如上述 , 目前露营虽然很火爆 , 但有一些市场观点认为 , 露营只是一种跟风消费 , 一旦疫情散去 , 热度就会消失 。
尽管目前新式露营和精致露营的发展才刚起步 , 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 但露营行业的未来市场前景还是值得期待 。
艾媒咨询报告数据显示 , 2014年至2021年 , 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299.0亿元 , 预计2022年市场增速将会达到18.6% , 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54.6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