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 , 恐龙也不需要去树上寻找食物 , 因为在恐龙时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 , 地球的气候都温暖而湿润 , 这使得植物得以在地球表面大量生长 , 可以说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 , 食草恐龙可以轻易地获得食物 , 对于它们而言 , 智力并不是很重要 , 够用就行 , 相对而言 , “体型大一点点”比“智力高一点点”更能够提升自己生存的优势 。
另一方面来讲 , 随着食草恐龙的体型越来越大 , 食肉恐龙的体型当然也得随之进化得越来越大 , 至于智力嘛 , 只需要比食草恐龙高那么一点点就行了 。
(图为暴龙科的艾伯塔龙以及它的大脑在颅腔里的大小)
在这种情况下 , “体型大一点点”就成为了整个恐龙时代的主旋律 , 当然了 , 在恐龙时代还是存在着一些小型恐龙的 , 但对于它们来讲 , 智力也不是特别重要 , 与其“智力高一点点” , 还不如“速度快一点点” , 或者“活动范围大一点点” , 所以它们中的一部分甚至还飞上了天空 , 成为了鸟类的祖先 。
小结综上所述 , 人类的高等智慧并不是凭空得来的 , 这其实就是“量变到质变” , 在早期的灵长类动物进化到人类的漫长过程中 , “更大的脑容量和更复杂的神经系统”始终贯穿其中 , 并最终成就了人类的辉煌 , 而之所以会这样 , 其实就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 相比之下 , 恐龙时代的自然环境就没有给恐龙提供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的动力 。
好了 ,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 我们下次再见 。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46000年前“史前生物”面世,一个关乎人类的难题,最终还是来了!
- 从本质而言,人类是情绪的奴隶,而非理智动物
- 曾是“世界天眼”的射电望远镜,今却锈迹斑斑,宛如巨型垃圾场
- 贵州发现古生物化石群,展现“龙”的样貌,龙宫真的有龙?
- 为何再没有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科学遇到瓶颈了?
- 在沉默的前4天,火星机遇号传回了最后的全景图,画面十分清晰
- 群蛇乱舞:恐龙灭绝后,地球变成了蛇吃到饱的“自助餐”
- 埃及沙漠发现真龙的墓地?遗骨长达18米,被称为大海洋时代的龙王
- 人类敢骑马,骑大象,为什么不敢骑着斑马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