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英雄联盟起诉无尽对决:腾讯法务少有的短板,被公关补上了

腾讯|英雄联盟起诉无尽对决:腾讯法务少有的短板,被公关补上了

文章图片

腾讯|英雄联盟起诉无尽对决:腾讯法务少有的短板,被公关补上了

文章图片

腾讯|英雄联盟起诉无尽对决:腾讯法务少有的短板,被公关补上了

文章图片

腾讯|英雄联盟起诉无尽对决:腾讯法务少有的短板,被公关补上了

最近 , 游戏行业又传出了件热闹的事情:腾讯旗下的拳头公司在美国加州起诉字节跳动旗下的游戏公司沐瞳科技 , 诉由是认为沐瞳的《无尽对决》抄袭《英雄联盟手游》 。

这么长的一句话 , 读着都累 , 可见里面的戏剧性元素有多丰富 。
但简单地说 , 其实就是三个热门MOBA游戏的恩怨情仇 。 首先 , 腾讯的《王者荣耀》人尽皆知 , 其次 , 出品《英雄联盟》的拳头公司一开始是海外明星游戏公司 , 后来被腾讯收购了;几年后 , 《王者荣耀》横空出世 , 这也人尽皆知 。 最后 , 沐瞳的《无尽对决》(海外正式名称:Mobile Legends:Bang Bang)在海外手游市场上大火 , 某种程度上比这两款产品还成功 , 而且在去年还被腾讯的死敌字节跳动收购了 , 这些因素叠加 , 也让这起案件格外引人注目 。

但我关心的倒不是这些 , 作为一个对问题表象背后的本质比较感兴趣的人 , 我感兴趣的点有两个:一 , 腾讯告抄袭 , 为什么要到海外告?二 , 一个海外案件 , 为啥国内有那么大的声浪?
先说结论 。 通过研究这起诉讼案的来龙去脉 , 我得出了两个不得了的结论:1 , 号称南山必胜客的腾讯法务其实没有那么牛 , 腾讯在和沐瞳的诉讼中有一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 2 , 腾讯的公关 , 其实很牛:他们成功将一起竞业案件 , 活生生传成了侵权案件 , 还弄得人尽皆知 。
下面 , 让我们抽丝剥茧 , 从头讲起 。
腾讯法务 , 其实没那么牛
首先 , 让我用几句话讲一下号称南山必胜客的腾讯法务为什么没那么牛 。
对游戏行业比较了解的人应该有印象 , 早在2017年 , 拳头公司就已经在美国起诉过沐瞳 , 起诉的理由同样是认为无尽对决抄袭了英雄联盟 。 当时 , 无尽对决刚刚攻占东南亚不久 , 大有一举成为海外第一MOBA手游的趋势 。 巧合的是这个案件同样是在加州的法院起诉的 。
但当时美国的法院在评估了这个案件后 , 最终决定不受理 , 理由是:沐瞳是个中国公司 , 要打你们去中国打 。 就这样 , 拳头的诉状被驳回了 。

海外走不通 , 腾讯自然就用了他们最熟悉的路径:过了一段时间的整顿后 , 他们将旗下的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和拳头的《英雄联盟》合并起来 , 一起在深圳的法院告《无尽对决》抄袭这两款游戏 。
同时 , 腾讯双管齐下 , 发起了另一个诉讼:他们在上海的法院告了沐瞳创始人 , 前腾讯员工徐振华违反竞业协议 。
没想到 , 原本在深圳以为十拿九稳的官司 , 却在沐瞳这一家当时还不为大多数国人的“小公司”这里折戟了 。 沐瞳法务也不是省油的灯 ,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 , 负责这起侵权案的法官祝建军 , 跟腾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不但在案件审理前公开发表文章支持腾讯方的诉讼观点 , 还与腾讯法务人员及代理律师关系密切 , 参加过腾讯研究院的讲座等等 。
一不做二不休 , 沐瞳直接通过官方账号 , 发布了一篇文章 , 在网上公布了腾讯和这个法官之间的关系 。

沐瞳科技当年的“关键一战”
结果 , 深圳中院案子因为法官个人和腾讯牵扯太深 , 成了腾讯诉讼史上非常不光彩的一个事件 。 可能也是因为太尴尬了 , 从2017年到现在 , 这个案件一拖再拖 , 居然至今还没有一审判决 。
(另外 , 说个题外话 , 沐瞳的这篇官方声明 , 当初能在很多渠道上看到 , 现在却只有雪球上这硕果仅存的一篇 。 这是为什么?别着急 , 稍后会讲)
所以 , 我们可以看到 , 南山必胜客虽然强 , 但也不是每次都能赢的 。 强如腾讯法务 , 也会犯错误 。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 腾讯的另一个部门 , 公关部 , 才体现出了强劲的实力 。 只是这种强 , 比起腾讯法务 , 更润物细无声 。
腾讯公关牛在哪里?
评价一个公司的公关好不好 , 不能看个热闹 , 要看是否能符合公司长期利益 。
一样 , 先说结论:在这个案件里 , 腾讯公关用巧妙的操作 , 将一起公司对个人的个人竞业案活生生传播成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知识产权侵权案 , 并通过多年的传播 , 将这种认知刻在公众脑海中 。
回到前情提要 , 一方面 , 深圳中院的侵权案件至今还没有任何进展 。 另一方面 , 还记得2017年 , 沐瞳创始人徐振华的诉讼案么?当时腾讯胜诉了 , 并要求徐振华个人赔偿1940万元人民币 。 这个案件可能也是国内最高的竞业赔偿案件之一 。

仔细看看当时的媒体报道 , 就能发现 , 出现了许多将徐振华案(上海案)的1940万“天价赔偿”作为沐瞳案(深圳案)侵权败诉的新闻 。
大量媒体在报道此事的同时 , 自然而然 , 就让吃瓜群众认为这1940万自然是沐瞳侵权败诉的赔偿了 。 实际上 , 这个跟侵权案是无关的 , 侵权案至今还在深圳中院被风干呢还记得吗 。
这是腾讯在公关上第一个厉害的地方:朦胧叙事 , 移花接木 。
但这还没完 , 经过多年的偷换概念后 , 腾讯最近又卷土重来了 。
最近这个事件 , 我们在微博上总能看到一个相似的说法 , 都是这么描述的:拳头公司早年起诉沐瞳无果 , 后来腾讯强势介入 , 成功要求沐瞳赔偿290万美金 。


微博上一致的八股文
【腾讯|英雄联盟起诉无尽对决:腾讯法务少有的短板,被公关补上了】看到这里 ,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 又哪里不对?公布一下答案:很熟悉 , 是因为它跟我们之前提到的故事一致 , 就是沐瞳国内侵权案的操作流程;哪里不对 , 是因为这个案件至今还没判决 。 那么 , 290万美金这个说法哪里来的?
我翻遍了卷宗也查不到这个说法 , 但拿起计算器一算 , 恍然大悟:290万美金按照当年的汇率换算相当于1940万人民币 。
也就是说 , 在这一次拳头再次起诉的案子中 , 腾讯再一次玩起了移花接木大法 , 将1940万换算成美金来传播 。
没想到做传播还要懂数学
不得不说 , 这是很聪明的举动 , 国外公司打官司 , 那不就得用美金么?腾讯不但将竞业案和侵权案的概念模糊了 , 还将人民币和美元也混淆了 。 这样 , 就让一个原本就不容易深究的案件 , 更加扑朔迷离 。 公众自然就相信了:他说得没毛病啊?
此外 , 除了善于采取这种朦胧手段 , 腾讯的公关还有一个更令人敬佩的特征:用创投界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穿越周期 , 和时间做朋友 。
想想 , 从2017年到现在 , 整整5年了 , 从国外打到国内再到国外 , 如此这般 , 腾讯依旧不放弃 , 韧性极强 。
在这里再call back前面提到的一个小问题 , 为什么当初沐瞳揭露深圳中院法官和腾讯之间关系的文章 , 只剩下雪球上的链接 , 剩下的全消失了?结合“和时间做朋友”这一点思考 , 你会得到答案 。
即使玩家群嘲腾讯的时候 , 他们也纹丝不动 , 因为腾讯知道 , 自己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 。 “腾讯抄袭”、“毒害青少年”这些标签或许很难改变 , 但他们能改变的是一开始的信息 。 从公众开始讨论这290万美金的“侵权赔偿”开始 , 腾讯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
除了善于模糊事实 , 和穿越周期外 , 腾讯公关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 , 就是讲究细节 , 利用国内外信息差 , 懂传播 。
比如这次事件 , 从传播角度上看 , 还是十分取巧讲究的 。
首先 , 腾讯用拳头公司来发声明 , 利用子公司 , 一个外国公司 , 来对付沐瞳这个总部在中国的公司 。 而且 , 沐瞳总部在上海 , 还有疫情 , 反应也迟缓 。
通过外国公司 , 自然找的是外国媒体 。 在新闻上 , 我们看到 , 拳头发布声明后 , 5月10日 , 路透社和彭博社马上跟进 。 用我的话说 , 这是典型的“装外宾式传播” 。

等10号上午 , 中国媒体一众转发的时候 , 是不是看上去像一个外国新闻?这样的操作 , 也让“290万美金侵权”的说法更加可信 。 而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 , 这实际上只是一个竞业赔偿而已 。 另外 , 5月10日是国内的周二 , 从传播角度 , 正好让这个新闻有基本一周的时间传播 , 是非常好的传播节奏 。
综上 , 这就是腾讯公关牛的地方 , 三大点:1 , 善于朦胧叙事 , 模糊、嫁接关键事件;2 , 穿越周期 , 和时间做朋友;3 , 讲究细节 , 装外宾 , 深谙传播节奏 。
最后我想说 , 一个成功的大公司 , 绝对不会凭借一个特别强的部门就获得成功 。 互联网发展超过二十年 , 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 , 早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盘根错节的系统 。 世人常以南山必胜客称赞腾讯 , 实际上必胜客也不能必胜 , 天下哪有必胜的战争呢?
但腾讯厉害就厉害在 , 静水深流的公关和强势外显的法务打配合 , 更见这家公司深厚的内力 。 对比当下的其他大厂 , 如此动静结合的大公司 , 哪还有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