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虫子变得比人大该怎么对付?那太好了,连杀虫剂都免了( 二 )


根据美国生物学家的古气候研究可以知道 , 石炭纪时期大气层的氧气含量在35%左右 , 现在的氧气含量仅仅有21% 。 氧气含量高其实对生物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 高浓度的氧气会导致细胞氧化速度加快 , 甚至会出现呼吸中枢系统瘫痪 。

当时的高浓度氧含量对于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 昆虫在这个时候便选择了不同于肺部或者腮部的进化 , 那就是用身体表皮来进行呼吸 , 也就是说在皮肤上进化出一些气门 , 通过这些气门将氧气输送到身体里 。
这些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直接相接 , 气管末端的微细盲管则连接着细胞表面 , 大部分昆虫都选择了这种进化方式 , 更有趣的是 , 昆虫不仅用身体表皮进行呼吸 , 它们还将身体当做脑子 , 也就是生物学上说的神经节 。 这些神经节遍布身体各处 , 控制着各个地方的器官来维持生命运动 。

这种奇特的进化方式就导致了一种结果——随着体型的增大 , 气管就需要增长来保证氧气的输送 。 因此在氧气含量足够高的石炭纪 , 昆虫自然就长得很大只了 , 它们有充足的氧气可供吸收 。
有科学家通过模拟石炭纪时期的气候 , 用蜻蜓来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 科学家将同一代的蜻蜓分别放入不同氧气含量的环境中让其生长 , 最后发现 , 在氧气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的蜻蜓体型大了四分之一左右 , 并且长得还很快 。 这个实验正好说明了石炭纪昆虫体型的大小与当时的大气含氧量息息相关 。

石炭纪的燃煤事件但是这种进化方式也存在一个弊端 , 那就是如果大气中氧气含量下降 , 它们的气门就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氧气 , 庞大的体型就会严重影响生存和繁衍 。 在3亿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生物大灭绝 , 罪魁祸首就是制造氧气的植物 。
当时地球上遍布绿色植物 , 空气含氧量最高时可达恐怖的45% , 这些植物疯狂生长 , 漫长的一亿年时间里 , 那些死去的树木和树枝逐渐变成了煤炭 ,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 , 大概有30米的厚度 。

随着地下岩浆的运动 , 产生的高温逐渐影响到了煤层 , 最后引发了大火 。 我们都知道氧气越浓火就会烧的越旺盛 , 在当时的氧气含量下 , 这场大火很快就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 引发了一场生物灭绝惨剧 。
根据推测 , 当时的那场的大火燃烧了将近三十年 , 地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灰烬 , 许多生物因为在这三十年里没有足够的栖息地繁衍后代和食物来源 , 又或者是不能适应当时陡然降低的氧气含量 , 最终不得不走向灭绝 。

昆虫也不例外 , 那些大型的昆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可以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 , 当时灭绝的生物物种大概有46% 。
侥幸存活下来的昆虫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含氧量 , 只能选择将自己的体型朝着小型化方向演变 。 大概在6千万年前 , 一些鸟类飞行能力的进一步进化 , 再次促进了昆虫向着小体型进化 。
渐渐的 , 昆虫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样子 , 小小的一只 。

在这个过程中 , 昆虫也有所收获 , 那就是成功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里繁衍生存 , 这是其它生物万万做不到的事情 , 如此看待 , 当初的那场生物灭绝对于昆虫来说倒是好坏参半了 。
现在的氧气含量并不足以让虫子能够拥有很大的体型 , 现在的体型对它们来说 , 刚好是在呼吸系统可以承担的范围内 , 如果体型再变大一点 , 可能就不需要人类去消灭它们了 , 自己都能窒息而死 。

【如果虫子变得比人大该怎么对付?那太好了,连杀虫剂都免了】在地球漫长的生命中 , 昆虫可以说是陪伴地球很久的生物了 , 从遥远的寒武纪再到石炭纪 , 最后到现在 , 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顽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