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苏堤看雷峰塔 , 更有不一样的神韵 。
目前 , 苏堤作为“苏东坡文化公园”进行设计和改建 , 希望下次再游西湖 , 可以一览文化公园的风采 。
苏轼才华横溢 , 年轻时锋芒毕露 , 但也或许正是因此而带给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 苏轼先后被贬官三次流放落难至偏远地区 。 大起大落的悲苦凄惨 , 没有击毁苏轼 , 反而造就了他的参悟和豁达 , 造就了他在诗词、文学、书法、画作甚至是美食领域的传奇 。
走在长长的苏堤上 , 像是走在苏轼的心事里 。 世事一场大梦 , 人生几度秋凉 。 阳光透过高大樟树的叶间缝隙 , 慵懒地洒在路面上 , 树影斑驳 , 杨柳依依 。
花港观鱼 。
始于南宋时期 , 初称“卢园” 。 景点位于苏堤的南端 , 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 , 再往南走一小段距离 , 就到了苏堤尽头 。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 , 以赏花和观鱼为景观主题 。 乾隆帝曾在此题诗:“花家山下流花港 , 花著鱼身鱼嘬花 。 ”
乾隆喜欢游山玩水 , 也喜欢咏诗题词 , 一生写下了四万多首诗词 , 据说也留下数不清的情 。
立夏刚过 , 缤纷的花儿们还未完全退下舞台 , 绿就已经急不可待地上场了 。 这个时间来游花港 , 已经很难看到“花著鱼身鱼嘬花”的盛景 , 然而还是会有一些暮春初夏花期的品种 , 提醒着游人这里曾经繁花烂漫的记忆 。
严格来说 , 西湖十景中的几处景点称她为“景区”似乎更为合适 。 断桥是一个“点” , 雷峰塔是一个“点” , 但是诸如曲院荷风 , 花港观鱼 , 更是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区” , 一处集赏花、品荷、观鱼、游园于一身的景“区” 。
除了花和鱼 , 花海观鱼依然还是园林的艺术 。
园内绿意葱葱 , 水中倒影如画 , 亭台零星点缀 , 拱桥长廊巧妙穿行 。
历史上西湖湖畔的庭院园林设计者 , 一定是空间美学的大师 。
民国才女林徽因曾在她的美文《蛛丝和梅花》里对于庭院和赏花有过一段有趣的描述 , “在西方即使也有我们同样的花 , 也还缺乏我们的廊庑庭院 。 有了庭院深深深几许 , 才有一种庭院里特有的情绪 。 看花更需庭院 , 深深锁在里面认识 , 不时还得有轩窗栏杆 , 给你一点凭借……” 。
用林徽因的文字来诠释花港里的花和院 , 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来到西湖 , 怎能不赏柳 。
整个西湖湖畔 , 各种绿色植物环绕密布 。 杨柳 , 古樟 , 水杉 , 枫杨 , 桃树 , 红枫 , 法国梧桐 , 随处可见 。
而最让人挂念的 , 一定是那风情万种的杨柳 。 柳是飘逸的 , 也是随性的 , 柳枝柔美 , 妖娆 , 柳还可以是伤别离的寄情物 。
柳 , 已然成为古往今来一种情怀的符号 , 无数文人为之动容沉醉 。
行至雷峰塔门口 , 已是中午时分 , 略感疲倦 , 饥肠更是辘辘 , 今天不如就此打住罢 。 此时此刻 , 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的情调 , 再难勾起我的欲望 , 或许杭州街头的东坡肉 , 才应该是我的最爱 。
【园林|铁打的西湖,流水的客】湖滨路上车水马龙 , 人潮似乎从来没有停歇下来的迹象 。 一路寻寻觅觅 , 总不见东坡肉铺的影踪 , 只有空气中飘荡的小笼包的味道 。
推荐阅读
- 南京|为什么南京玄武湖远没有杭州西湖出名?
- 杭州|杭州美景盖世无双,更有西湖,灵隐这样的江南美景
- 狮子林|自驾游需要带帐篷吗?还是住在车里比较好呢?
- 苏州|国内最有情调的10大浪漫旅行地,人少景美,你和TA去过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