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青春期,我深夜痛哭”:给9-16岁孩子当父母,究竟有多艰难?( 二 )


这些感觉就像孩子发出了挑战 , 而你弃城而逃 , 他不战而胜 。
对一个渴望攻城略地、杀敌拔寨的少年将军而言 , 这太失落了 , 简直是对将军的极大羞辱 。





青春期的攻击性就是所谓的“叛逆” 。
他需要朝向安全的人辩论、争斗 , 最后以胜利表达释放 , 所有幻想和理想化成功外化 , 他才能在以后道路中坚强独立 。
否则 , 只能带着看似胜利的假面具 , 内心并没有真正成功的经验 。
第二点 , 镇压 。
与逃避相反 , 你会不遗余力打压孩子 , 最终令他乖乖就范、束手就擒 。
这更常见 , 毕竟孩子只是个叛逆的少年 , 而你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 加上学校、社会、亲朋好友的集体协助 , 灭掉孩子易如反掌 。
形式多种多样 , 最终表现只有一点:
孩子不得不按照你的想法行事 , 伏案学习不惹事 , 为考取功名舍弃任何“不好”的行为、念头 , 像个机器人生活 , 你开心就好 。
还有些不屈的少年 , 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势:
辍学、混社会、网瘾、离家出走、生病、自残 , 以上都不管用 , 就会自杀 。



哪里有镇压哪里就有反抗 , 只不过有的摇旗呐喊 , 有的暗中运作 。
你会悲凉的看到 , 他们为了反抗 , 不惜牺牲自己的一部分 , 甚至全部 。
最终 , 你胜利了;但 , 你彻底失败了 。
因为你忘了早年鼓励孩子走路、爬行、学说话的时候 , 就是为了让孩子自由独立 , 有个性 , 能战斗 。
你辛苦培养起来的战士 , 只不过经历了青春期短短几年 , 就倒在了你的镇压下 。




3
直面孩子的青春期
不逃避、不镇压、不诱惑
所以 , 你不甘心是对的 , 要直面孩子的各种挑战 , 你做到了不逃避 。
但你最好不镇压 。
比不镇压更艰难的是不“诱惑” , 诱惑是指 , 交易与报复 。
比如“手机交易”:

“你按我说的做周末就可以多玩会手机 , 只要提高5个名次 , 我就给你买手机 。 ”
或恐吓:

“你没按我说的来 , 我就没收手机、卸掉游戏软件 。 ”
“手机”是显而易见的 , 更多是隐形的 。
比如:

你若不好 , 我就伤心死算了;你若考不上重点学校 , 我就失望透顶;你若不懂事 , 我这些年付出就白费了……
这些以爱为名的交易 , 都是愚蠢的 。
心理机制很简单:
你在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 , 或你在利用孩子回避自己的恐惧 。
这些恐惧包括你的早年 , 包括你未完成的使命 , 包括你的无力感、攀比心 , 包括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任何投射 。
甚至潜意识 , 在报复你自己的父母 。
4
幸运父母
从青春期阶段“存活”下来

最后必须要谈2点 。
第一、孩子小时候 , 你觉得自己没能好好爱他 。
因为那时的你正在苦苦挣扎 。
连自己都不能保全的母亲 , 是不可能给孩子合格照护的 , 这是本能 , 你无须过度懊悔 。
当然内疚难以避免 , 你很可能在孩子这个阶段过渡补偿 。
此时 , 你要跳出来 , 看到“孩子的问题”让你们全家、甚至整个家族重新洗牌、重新归位 。
要清晰:青春期是最后的机会 , 是要你把早年缺失的爱延续上 。
一般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严重退行 , 比如辍学、极度恐惧、敏感 , 因此你对待他的态度不是14岁 , 而是4岁 。
只有4岁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爱与尊重 , 他才变回14岁 , 你也一样 。
这需要时间 , 不能快 , 也慢不了 。
你的耐心决定是否平稳度过 , 而这就是唯一之路 。
其结果 , 就是家庭成员的全部归位 。
第二、自我成长 。
人到中年 , 你要面对孩子的攻击、伴侣的不理解、工作的变动、父母的疾病、衰老、死亡 , 还有自己的容颜已逝 , 你内心一定有很多冲突 。
这些冲突没有支持系统 , 没人理解 , 就算明白了以上所有内容你也做不到 。
你又不是机器人 , 输入程序就运作 , 你需要的是情感注入 , 是被滋养 。




图片来源:电影《比海更深》
再回到提问的第三个部分:你希望我能给你具体建议 。
但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