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沈阳男子救助中毒秃鹫,三次放生失败赖着不走,比小孩还听话( 二 )


为了让秃鹫尽快回归自然 , 工作人员为“肥肥”制定了详细的减肥计划 。 在此之前 , “肥肥”每天的伙食是九个鸡头 , 体重达到了二十五斤 , 而正常情况下秃鹫的体重不会超过二十斤 。 虽然“肥肥”比标准的体重只多了五斤 , 但这对于禽类或鸟类已经属于严重超重了 。

为此工作人员将“肥肥”的伙食改为每天两个鸡头 , 严格控制饮食摄入 。 另一方面 , 工作人员每天都带着“肥肥”去野外进行训练 , 增加运动量 , 帮助它找回一部分肌肉记忆 , 让它尽快恢复飞行技能 。
放生成功后不久意外受到重伤 , 恐再无机会翱翔蓝天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节食 , “肥肥”的体重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 也找回了一部分野性和飞行技能 。 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给它安排了第三次放生 。

工作人员在野外经过几轮的驱赶后 , “肥肥”终于张开翅膀向天空滑翔 。 等到“肥肥”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天际线后 , 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 历经数月 , 这只命运坎坷的秃鹫终于回到了它的世界 , 让大家十分欣慰 。
可惜就在工作人员收拾完东西回到救助站后没过多久 , 就发现秃鹫居然又自己飞回了救助站 , 和它一起飞回来的还有一群乌鸦 。 秃鹫连带着乌鸦群就这样大剌剌地降落在了救助站的空地上 , 对着工作人员来回踱步 , 大有耀武扬威的意思 。
周海翔和其他的工作人员知道秃鹫这是不想走了 , 大家都忍俊不禁 , 只能再一次无奈地将秃鹫留在工作站继续生活一段时间 。 秃鹫回到工作站后 , 和往常一样 , 大摇大摆地回到了自己的笼舍 。 它是真的把救助站当作了自己的家了 。

就这样 , “肥肥”又在救助中心工作站度过了几个月蹭吃蹭喝、被工作人员精心照料的快活日子 。 此时已经是第二年的春节后了 , “肥肥”这个“钉子户”经过与工作人员几个月的相处 , 已经被工作人员看作了家人一般 。
到了三月 , 春回大地 , 万物复苏 , 到了候鸟迁徙的时节 。 这是放生“肥肥”的好时机 , 于是工作站的人员又一次安排这只秃鹫放生 。 鸟类具有天生的方向感 , 因此很容易辨别方位、识别地点 。
为了避免“肥肥”像上一次那样放生成功后又自己找回来的情况再次发生 , 工作人员第四次放生“肥肥”的时候 , 特意选择了一个距离工作站一百多公里的湿地作为放生的地点 。

为了能够及时分析和了解“肥肥”回归自然后能否快速适应野外的生活环境 , 周海翔特意准备了一个可以安装在“肥肥”身上的可以追踪定位的小型仪器 , 以便及时掌握“肥肥”放生后的生存状态 。
等到放生的这天 , 很多工作人员都十分不舍 , 主动来给“肥肥”践行 。 这一次“肥肥”十分争气 , 从头到尾都兴致高昂 , 十分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 , 很快便乘着一阵风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 再也没有飞回来 。
“肥肥”第四次的放生成功且圆满 , 让工作人员都十分开心和欣慰 。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 就是按时追踪“肥肥”的行迹 , 通过轨迹来分析判断它是否在野外生存得正常和顺利 。

“肥肥”回归大自然后的头十天 , 周海翔和其他几位工作人员担心它被人工饲养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 , 回到自然界后可能在捕食方面遇到困难 , 还经常带着食物到追踪器显示的位置看望它 。
“肥肥”一开始看到工作人员十分激动 , 向工作人员飞扑而去 , 对着他们带去的食物大快朵颐 。 后面几天“肥肥”渐渐掌握了捕食的技能 , 对着带去的食物不再狼吞虎咽 。 工作人员在“肥肥”栖息的地方发现了野鸡的毛 , 这说明它已经能够自己捕食野鸡果腹了 。 工作人员也终于放心了 。

又过了一周 , 工作人员发现“肥肥”已经向北方迁徙离开了 。 这一次 , 任凭大家如何呼唤它的名字 , 它都没有降落在工作人员身旁 , 而是在天空盘旋了几圈 , 用这样的方式道别 , 然后一路向北 , 消失在了天际线 。
“肥肥”的北归 , 让工作人员彻底放下了心 。 迁徙意味着这只秃鹫已经完全找回了在自然界生活的习性 , 并且具备了独自生存的技能 。 不出意外的话 , “肥肥”的救治工作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可没过几天 , 救助站的人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 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 电话的那头说自己遇到了一只大鸟 , 大鸟的身上留有救助站的电话 , 于是就打了过来 , 告知大鸟正趴在地上无法动弹的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