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身能瞬间移动?从理论上讲或许可行,量子力学将成为突破关键( 二 )


这种叠加态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做理解 , 比如说午休时 , 你的同事在午睡 , 或者在工作 。 总之这两种状态他只能处于一种 , 他要么在工作 , 要么在午睡 。 但是叠加态的理论是 , 这个同事在工作和午睡 , 一边工作一边午睡 , 这两个状态是叠加在一起可以共存的 。 显然微观粒子的叠加态放入现实中 , 是不合逻辑的 。



通过薛定谔的猫相关实验设想 , 薛定谔还建立了自己对于微观粒子中有关波函数的规律方程 。 现实世界当中“又死又活”叠加态的猫不符合逻辑 , 但是微观世界中的诸多试验已经证明了微观粒子存在叠加态的这一事实 。 薛定谔的猫可以说是我们正式走近量子力学的一盘开胃菜 , 很有意思并且很关键 。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作为一个单独的物理学理论 , 创立于20世纪 。 最初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解释在微观世界里出现的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 , 因为对于宇宙科学的研究不仅需要目光广阔的宏观物理学 , 去观察整个宇宙 , 也需要微观物理学 , 观察细微处的宇宙 。 二者合二为一 , 才可以对于宇宙之中一些神奇现象作出解释 。



量子力学的创立是基于经典力学 , 与宏观物理学的不同处就是观察对象的不同 , 以微观世界中的物质为主要观察对象 。 1900年普朗克首次提出了量子的概念 , 最初提出原因旨在解决“紫外灾难”的问题 。 真正将量子力学创立起来的则是海森堡和薛定谔 , 这就是前文中提到了解量子力学一定要对薛定谔相关理论做以了解的原因 。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由三个部分组成 , 分别是可观察量、观测值和量子状态 。 多个量子力学的实验都是围绕这三者进行 , 比如前文薛定谔的猫实验就是观察量子状态 , 量子可以以叠加态的状态出现在观察过程中 。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非常具有变革性 , 它改变了我们对于物质认识的方式 , 并且在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 微观世界中的物质变化没有规律性可言 。 即使通过多次的实验 , 它们的位置和状态变化也没有统一的规律 , 这对于想要建立宇宙大一统理论的物理学家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 如果人类连小小的微观世界都无法解释 , 那么又怎么可能找到理论一统宏观的宇宙呢?
量子力学相关实验
量子相关的实验可以分为很多种 , 有量子保密通信、远程量子制备、量子纠缠交换等等 。 对于如何实现瞬移穿越火星 , 我们最需要了解的就是量子纠缠交换实验 。 从字面上来理解 , 就是微观粒子通过一定特定方式进行交换 , 有点类似你脚下有个洞通往另一个地方 , 掀开盖子 , 你掉进去了 , 就到达另一个地方 , 这种位置的交换 。



1997年时量子纠缠交换的试验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大学顺利完成 , 作为交换纠缠的粒子是“电子” , 他们首次完成了电子的瞬间移动 , 将这一类实验划分在了“量子态的隐形传输”当中 。

量子态就是指量子所处的状态 , 它可能旋转也可能静止 。 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过程:首先提取原粒子物理特性的信息 , 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给远处的另一个粒子 , 该粒子在接收信息后转变成原粒子的完美复制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