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违规操作备受争议,牧原股份也遭问询,投资者该何去何处?( 二 )


企业需要提前将损失计算在当期损益中 , 而不是将损失结算拖延至下期 。 新希望、正邦科技以及温氏股份都有为存货跌价做准备 , 其中新希望计提跌价准备为14.07亿元 , 而牧原的存货跌价却为0 。
因此才有观点质疑 , 牧原可能存在将当期的净资金流向少数股东 , 将本期的损失转嫁到未来由公众股东承担的可能 。 事实上 , 牧原2022年一季度业绩确实大变脸 , 巨亏51.8亿元 , 亏损金额远超同行 。 对此 , 牧原需要通过合理的解释 , 打消质疑 。
其次 , 牧原还需要解释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
由上可知 , 牧原将猪周期上行阶段的部分资金用于猪舍的扩建 , 但并不代表牧原日常运作的资金完全充足 。
据2021年财报显示 , 牧原的资产负债率为61.30% , 同比增加15.21% , 报告期内利息费用高达22.19亿元 , 同比增加140.47% 。 今年一季度牧原更是扩大了借款 , 截至一季度末 , 利息费用高达7.14亿元 , 较上年同期的4.35亿元同比增长64% 。
如果未来生猪价格反弹 , 提前布局扩大产能的牧原确实能够“再吃”一波红利 , 其所获得的红利或将远超过在此期间产生的多余利息 。 但如果生猪价格不上涨或者上涨幅度带的利润难以抹平多余的利息 , 那么牧原的此项操作或许就存在冒进的可能 , 且将对牧原未来的经营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
更“与众不同”的是 , 牧原在猪周期上行阶段将优先的资金部分用于大额分红 , 这一举措也进一步扩大了牧原的负债规模 。 面对持续高涨的借款利息 , 牧原的业绩表现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将成为一个疑问 。
在投资者纷纷质疑的大背景下 , 牧原更需要在安抚投资者的同时谨小慎微 , 防止出错 。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 ,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的个人操作反而有可能加剧投资者的恐慌 。
今年四月初 ,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买卖可转债获利8688.81万元的消息被披露 。 根据牧原发布员的公告显示 , 秦英林在2021年8月25日买入3785.75万张牧原转债 , 成交金额为37.86亿元 , 并于2022年2月17日卖出579.44万张 , 成交金额为6.66亿元 , 本次短线交易产生的收益金额为9688.81万元 。
深交所因此向秦英林发布了监管函 , 要求秦英林吸取教训 , 及时整改 , 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 秦英林此次短线交易的获利最终也全部上缴公司 。
尽管牧原发公告表示 , 秦英林不具备短线交易的主观故意 , 也不存在利用短线交易谋求利益的目的 , 但秦英林卖掉自己可转债行为的初衷还是引发了投资者的猜测:董事长违规卖掉自身持有的可转债 , 是否存在不看好企业未来经营的可能?
作为企业的董事长 , 秦英林是“内部消息”“密接者” , 其一举一动都备受投资者的关注与猜测 , 违规操作更容易引发联想 。 秦英林在牧原备受争议期间出现违规操作 , 仅道歉或许难以平投资者的猜忌 。
逆主流站在行业前列的牧原股份 , 是否具备面对质疑的自我效能 , 我们且看且行 。
参考文章:
天地侠影:《牧原会是惊雷吗?》
【秦英林违规操作备受争议,牧原股份也遭问询,投资者该何去何处?】斑马消费:《灵魂拷问“猪王”牧原股份: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