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农妇登联合国演讲,归国后全网劝她离婚,离了吗?( 三 )


相反 , 她看待网络上的年轻人 , 就像看到了远离家乡的孩子们 , 忍不住想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 , 为年轻人们带来勇气和力量 。
韩仕梅小时候便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些才华 , 尽管没有得到精心的培养 , 甚至受到了打压 , 却并没有因此失去创作天赋 。
社交网络为她提供了绝佳的表达机会 , 于是韩仕梅开始试着以诗歌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生活 。

韩仕梅创作的诗歌格式并不完全规范 , 但字字句句都真挚动人 , 有些诗句甚至独具美感 。
她写“时光匆匆如流水 , 掠走姑娘的青春梦 。 花容月貌追不回”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写“依人风卷倩影瘦 , 繁星云遮暗心寒”叹形影相吊、内心凄苦 。
在她的众多诗句中 , 最出名的便是那一句隐喻婚姻生活的“和树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苦 , 和墙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痛 。 ”
韩仕梅的才华为她吸引来了许多关注 , 她“村妇”与“诗人”这两个看似无法相容的身份更让她的故事带上了些许传奇色彩 。
韩仕梅的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 , 甚至还惊动了联合国 。

韩仕梅从小遭遇母亲的冷暴力 , 成年结婚后又在婆家受到虐待 , 尽管生活环境如此艰难 , 她还是坚强地创作出了众多美妙的诗篇 , 联合国妇女署因此将韩仕梅看作是新时代反家暴女性的典型代表 。
在2021年11月25日 , 即国家消除家庭暴力日这一天 , 联合国妇女署请韩仕梅作为代表进行了一次主题演讲 。
在演讲中 , 韩仕梅微笑着从容地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
在演讲的最后环节 , 韩仕梅说 , 自己的人生毁于封建迷信和包办婚姻 , 但诗歌是痛苦生活中的一剂良药 , 为她插上了翅膀 , 开辟出了另一个美好纯粹的世界 。
许多人对她惨痛的人生经历唏嘘不已 , 更多具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人更是纷纷在她的社交账号下留言 , 劝她鼓起勇气与丈夫离婚 , 从此获得自由身 , 当个快活人 。

受到鼓励的韩仕梅 , 主动向丈夫提起离婚 , 但丈夫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 有时为了回避话题甚至躲起来找不见人 , 还得让年迈的婆婆出面劝说 。
婆婆不想坦白自己的私心 , 劝阻别人当然说不出“我家儿子还需要你当一辈子的免费保姆”这种混账话 , 因此她只能换个角度 。
同样作为母亲 , 婆婆明白孩子在母亲的心中有多重的分量 。
因此她劝韩仕梅多考虑孩子的感受 , 还说四五十岁的人闹离婚只会让人看笑话 , 离婚之后也没办法再找一个合适的人家了 。

但韩仕梅的孩子们非常懂事 , 他们体谅母亲的辛苦 , 纷纷对母亲的决定表示支持 。
对于韩仕梅自己来说 , 为了不让人看笑话而屈从于现实只是得不偿失 , 而且支撑自己活着的并不是丈夫或其他任何男人 , 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 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 。
在小女儿高考结束后 , 韩仕梅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 这一次她打算一鼓作气 , 不再选择与丈夫协商 , 而是直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
韩仕梅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 也许美好的世界马上就将为她打开一扇大门 。
4.结论韩仕梅的故事一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 女性在生活中遭遇的苦难再一次成为讨论话题 。

从古至今 , 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总习惯于感恩苦难、称赞忍耐 , 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 值得感谢的并不是苦难 , 而是那个能跨越苦难的自己 , 面对苦难也不应该一味忍受 , 而是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反抗 。
人生而平等 , 用性别、年龄、出身等因素来简单地衡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等同于时代退化 。 每个人都有自由去追寻真正的自我的权利 , 不该受到封建迷信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
就像韩仕梅一样 , 她可以是一位母亲、可以是一位妻子 , 同样也可以是一位自由自在的诗人 。
她可以五十岁离婚 , 也可以再也不结婚 , 因为她的精神世界已经足够富有 , 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对她的选择指指点点 。

唯有取下社会贴上的各种标签 , 才能显露出个体作为人的本相 , 在简单地给韩仕梅打上“五十岁”、“村妇”、“想离婚的女人”等诸多烙印之前 , 也许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想想 , 她只不过是一个如我们一样想要追求幸福的普通人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