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1.5吨,云南的“牛魔王”,孟加拉虎在它面前“变大猫”( 三 )



如果人类失去了丰富的牛类基因库 , 长期下去人类的家牛会越来越小 , 抵抗力越来越弱 。 牛的抵抗力下降 , 人类就会对牛使用大量抗生素 , 这些抗生素会跟随乳制品和牛肉进入人体 , 变成了今天的抗生素泛滥 。
牛与人的邂逅家牛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温顺的表现 , 还特别能吃苦 , 所以经常有文学作品歌颂牛的伟大 。 但野外的牛族成员 , 一个比一个暴躁 , 尤其是美洲野牛和白肢野牛这样的大块头 , 发起脾气来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

家牛的祖先原牛也同样是个暴脾气 , 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依靠团队合作将一头原牛杀死 。 于是在这波争斗之下 , 牛的角越来越大 , 人类的工具也越来越尖锐 。 直到新仙女木事件爆发 , 人类在这波劫难之中 , 认清了捕猎不是长久之计 , 一种新的模式产生 , 那就是农业 。

新仙女木事件重创了猛犸象 , 但是对于牛亚科的成员来说没有什么巨大的影响 , 因为牛是反刍动物 , 只要是一切能吃进肚子的植物 , 它都可以通过发酵、反刍、再消化 , 这帮助它们挺过了气候变化引起的食物不充足 。 这次小灭绝事件后 , 牛族崛起 , 并且很快占领了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 , 成为了分布范围最广的大型植食动物 。

人类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发现 , 以自己的体力 , 无法保障自己获得更多的粮食 , 于是我们将目光放在了牛的身上 。 这种大个子有的是力气 , 如果它不把力气花在顶人而是花在耕种上 , 我们的工作会不会更轻松一点呢?于是人类开始了驯化牛的工作 。

经过大约1000多年的努力 , 大约在1万年前 , 中东地区的人驯化了原牛 , 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原牛亚种——黄牛 。 从大约7000年前开始 , 牛通过人类的迁徙从中东到达了欧洲、非洲和亚洲 , 中国文化中的老黄牛其实不是我们本土驯化的 。

另外两只被驯化的牛是高原的牦牛和亚洲的水牛 。 牛被驯化后 , 一批人类使用它作为劳动力 , 另一批将它单纯喂养吃肉 , 这便是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 。 偶然的机会 , 游牧文明中发展出了食用牛乳 , 这也引发了人类的一个新进化方向——乳糖耐受 。

原牛能够长到1吨重 , 而今它已经灭绝 , 其后代黄牛的体型正在缩小 , 基因库也逐渐在衰竭 , 牛属成员里 , 只剩下白肢野牛这一个比较大的物种 。 家牛遍布世界 , 野牛逐渐减少 , 它们没能灭亡于新仙女木事件 , 却在1万多年后 , 消失在人类的眼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