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 在历史上那些白天破土而出的金蝉 , 不是被吃掉 , 就是脱水而死 , 只有那些黑夜出去的 , 才得以保全性命 , 久而久之 , 金蝉就在可以感受到光线强弱能力的前提下 , 将黑夜出去脱壳的习性逐渐固化在了基因内 , 我们所看到的感觉像是金蝉害怕白天一样 , 实质上是一种通过生物进化、适者生存的结果 。
例外
【金蝉习惯在晚上爬出来,它在地下怎么分辨白天和夜晚?】凡事都可能有例外 , 金蟑夜晚出去脱壳的习性也不例外 。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金蝉都拥有着上述的习性 , 不过在沙漠地区生存的一种特殊的蝉类-沙蝉 , 其在钻出沙漠之后的时机并不是夜晚 , 而是白天 , 而且是一天中最热的中午时分 , 由于这种蝉从若虫阶段演变为成虫阶段过程中不需要脱壳 , 所以它们在钻出沙漠表面以后 , 会尽快找到一些灌木丛爬上去 , 利用炙热的阳光 , 将软弱的、嫩黄色的身躯逐渐晒成黑色和坚硬的状态 , 然后就可以振翅飞行了 。 其实这也是该种类的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佳生存方式 。
推荐阅读
- 苍蝇可以随便把头拿下来玩?其实苍蝇也不是故意的,更不是为了玩
- 在地球上他们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可是却不怎么引人注目
- 蜻蜓,飞行界的王者,科学家研究多年,仍未完全搞清楚蜻蜓的秘密
- 第一眼看出什么动物,你就是什么人
- 云南发现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不需要光合作用,靠真菌吸收养分
- 英国海滩出现不明生物尸体,科学家研究后担忧:大灭绝疑在上演
- 为何昆虫拥有翅膀,却不用像脊椎动物那样失去前肢?难道是进化的“bug”?
- 人外娘都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