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在外的汕尾人跟潮汕人类似 , 同样善于经商 , 大多都敢闯敢拼 。 或许向外打拼的游子越多 , 那根牵引回到家乡的感情线也越坚韧 。
他们渴望回到汕尾 , 虽然比不上一线城市的繁华 , 但市井味浓厚的县城也刚刚好 , 那股咸水味就是属于汕尾的生活味 , 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安逸的港湾 。
△汕尾街道的市井气和烟火味 。 /《汕尾寻味》
在汕尾待过的人 , 或许会从汕尾的美食发现很多地方的影子——广府、潮汕、闽南、客家的饮食文化好像都有所渗透 , 博采众长 , 在这样的基础上又衍生出独特的本土风味 。
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是汕尾的优势 , 从“海陆丰”地名三个字就能感受到此地向来以“南海物丰”为名 , 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
汕尾的海鲜当然可以称得上丰厚 。 最有名的当属汕尾南端晨洲村的生蚝 , 这里出产的生蚝因“肥硕珠圆、肚白耳黑、酥甜无粕”闻名全国 。
△汕尾街道的市井气和烟火味 。
除此之外 , 汕尾人爱吃海鱼 , 尤爱马鲛鱼和麻鱼 。 他们逢年过节 , 每家都要做点马鲛鱼丸 , 这地位就跟北方人包饺子差不多 , 在他们眼中 , 马鲛鱼白肉做的鱼丸才叫鱼丸 , 用其他鱼做的 , 本地根本不认 。
而鳗鱼游到汕尾海域 , 就被他们称为“麻鱼” , 他们自有吃麻鱼的一套 , 新鲜的麻鱼搭配腌制的咸菜 , 翻炒能祛腥赋味 , 还能将麻鱼的咸鲜味调得更加出挑 , 或者单单用苦瓜调味 , 搭配嫩滑的粿条 , 就是一道风味绝佳的海鲜早餐 。
△麻鱼搭配苦瓜成就一碗风味独特的粿条汤 。 /《汕尾寻味》
很多人都知道 , 潮汕人爱吃各种粿 。 但在汕尾人的小吃文化里 , 粿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主角 。
在街边小摊档五块钱就能买到一份菜头粿、卷粿、牛腩粿、层糕粿……开着“小电驴”拐到巷子角落 , 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小吃店 , 有的可能都叫不上名来 。 “面猴”不是一种猴子 , “咸丸”也并不咸 , 这些是只有汕尾人才知道的美食密码 。
△菜头粿和层糕粿是汕尾之味 。 /《汕尾寻味》
潮汕人爱功夫茶 , 而汕尾人爱擂一碗咸茶 。 咸茶也并不等同于茶 , 它是一种以茶为食俗的古早味的代表 。
汕尾吃擂咸茶的习俗 , 古已有之 。 海丰县清代知名举人黄汉宗曾写有《擂咸茶》一诗:“海丰时俗尚咸茶 , 牙钵擎来共一家 , 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 。 ”
△香港歌手曾比特回汕尾海丰秀擂茶技艺 。
他们将茶叶、芝麻一齐放进茶钵 , 再用石榴木制成的擂茶槌在茶钵里来回擂动 , 将茶叶、芝麻搅拌捣碎成稀粉糊 , 再放少许盐 , 加入煮沸的开水冲开便成一碗擂茶 , 吃擂茶时可以放入炒米、熟花生米 , 炒好的芹菜、香菜、虾米、鱿鱼丝等
在汕尾 , 凡是有吃擂茶的地方 , 每年正月初七都被俗称为“开茶日” , 人们在这一天放入七样菜一起擂成菜茶 。 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茶 , 就是汕尾民间待客的最高礼待 。
△擂咸茶 , 汕尾人最不能割舍的乡土味 。
近两年 , 汕尾的GDP增速在全省都位居首位 , 如今汕尾确立了“深汕合作、海岸经济”的发展战略, 深汕合作区建立 , 乘坐高铁50分钟 , 便能从深圳直达海丰的鲘门站 。 汕尾 正在由过去的被忽略已久的边缘地带 , 变成联结粤东与珠三角的桥头堡 , 逐渐往“大湾区的后花园”定位靠拢 。
或许我们了解的汕尾 , 仅仅只是“天上雷公 , 地上海陆丰”的生猛江湖草莽气质 , 但只有在这片土地踏过 , 才会感受到汕尾的真实可触的魅力 。
△汕尾城中的变化肉眼可见 , 但生活气息依旧浓厚 。 /视觉中国
对于他们来说 , 向外打拼的狠劲和笃定 , 来源于家乡给予的情感养分和归属感 。
港湾边上飘着海腥味的空气、烟火缭绕的小摊档、悠闲自得的生活节奏才是家乡不可替代的氛围 。
就像五条人在《心肝痛》里的一句歌词说的一样:“生活不是只有挣钱 , 生活要像海里的鱼 。 ”
△在外的汕尾人 , 总会想念家乡的咸水味 。 /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
最适合看海的小众城市 , 藏不住了|读城记工作室
[2
汕尾 |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中国国家地理
[3
生态文学| 汕尾纪事|澎湃新闻
[4
汕尾市旅游发展研究|习复芳、王跃德、魏菊芳
[5
汕尾市红海湾滨海景观资源研究|张春柔
[6
历史的“舟楫之地”现代的产业港口|《海洋与渔业》
推荐阅读
- 蓝眼泪|地球上最像魔幻世界的海岛,去看过的人都会为之心动
- 蓝眼泪|三亚凤凰岛命途多舛
- 汕尾|乘着房车去汕尾,迷人的山海自驾之旅,收获美景无数
- 海岛|不输普吉岛、济州岛!国内14个独具特色的海岛,乘坐高铁即可抵达
- 海岛|浙江这座城有1000多个岛屿,居民坐船去上学上班,海岛沙滩旅游胜地
- 自驾|天边大草原—乌拉盖向您发出诚挚邀请!
- 海岛|堪比马代夏威夷,国内这13个绝美海岛,挑一个来体验初夏清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