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多渺小?飞了229.8亿公里的飞船,拍摄的一张照片让人惊讶( 二 )



时至今日 , 人类都尚未从已知的天体中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 。 也正因如此 , 我们才有责任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的一切 , 保护这个看起来模糊不清的光点 。
旅行者一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 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射了名为旅行者一号的外太阳系无人空间探测器 , 而这个探测器便是拍摄“暗淡蓝点”的主人公 。
在原本的预想中 , 旅行者一号只需要探测木星与土星这两个天体就好 。 可时间发展到现在 , 其最终任务已经变成了探测太阳风顶 , 也就是探测太阳风圈的边界 。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到了229.8亿公里以外的地方 , 旅行者一号距离太阳系边界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 只不过由于不同天文学家对太阳系边界判定标准的认知不同 , 所以做出的预测也不一样 。
但就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给出的答复来看 , 旅行者一号想要飞出太阳系边缘大概还要三万年左右的时间 。
更何况根据科学家们推算 , 大概到了2025年 , 旅行者一号就会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 。 在这之后 , 旅行者一号完全变成一个“流浪探测器” 。 谁也不知道究竟会再过多久的时间 , 宇宙深处的另一个文明会“捡”到来自地球的文明载体 。

不仅如此 , 别说是到2025年 , 就旅行者一号为何能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运行到今天 , 都是一直困惑很多人的一个问题 。 在宇宙之中 , 没有任何外力可以为旅行者一号提供充足的动力 , 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工作这么长时间的 。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 , 除了要知道旅行者一号自身的动力之外 , 我们还要知道1977年这个年份的特殊性 。 首先是旅行者一号自身携带的小型核电池 , 本身就能够为探测器运转提供充足的电能 。 其次就是在太阳系的几大行星时 , 旅行者一号并没有消耗太多的能量 。

在天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效应名为“弹弓效应” , 意思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探测器加速 , 并将其“甩”向下一个目标 。 而在1977年发射旅行者一号时 , 刚好碰上了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列 。
所以在旅行者一号前行的过程中 , 自身核电池只不过提供了调整角度所需要的能量而已 。 这不仅让旅行者一号一直运行至今 , 更是让我们人类能够接收到来自229.8亿公里之外的信号 。
几百年前 , 地心说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 , 即便哥白尼对此提出了质疑 , 也并没有彻底将这种学说根绝 。 几百年后 , 人类借助太空探测器的帮助 , 已经能够亲眼去见证外太空的模样 。

我们现如今看到旅行者一号发回的照片尚且会感到无比震撼 , 若是几百年前的人看到这样的照片 , 或许都不敢选择相信 。
值得一提的是 , 现如今旅行者一号已经到达了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 。 只不过最终穿越奥尔特云大概还需要多久的时间 , 这就没人能够推测了 。 毕竟已经到了那个距离 , 任何外界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 我们对旅行者一号的未来也只能默默祈祷 。
浩瀚的宇宙与渺小的人类通过“暗淡蓝点”这张照片 , 我们知道宇宙的浩瀚无垠绝对是人类无法想象的 。 地球在宇宙中尚且渺小如一粒尘埃 , 我们人类或许连“微生物”都算不上 。

很多人了解天文学 , 大都会停留在太阳系内部 , 对于太阳系之外并没有十分关心 。 可太阳系就足够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
在天文学统计中 , 太阳系之上就是银河系 。 然而在整个银河系之中 , 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数量大概在1500亿到4000亿之间 。
由于不同恒星的引力作用力 , 各种各样的天体最终被吸引组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恒星系 。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 , 无论太阳还是太阳系 , 在整个银河系中都是微不足道的 。
那么如此巨大的银河系放入宇宙中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答案同样是不值一提 。 比银河系更大的宇宙体系被称之为是星系团或星系群 , 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星系群就叫做本星系群 。 在整个本星系群中 , 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大约有几十个 。

乍一看这个比例似乎要银河系和太阳系间的对比小了不少 , 可我们要知道的是 , 这个维度上的距离关系绝不是银河系内部的恒星距离可以相提并论的 。 不仅如此 , 当视角来到本星系群之后 , 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类 , 就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见了 。
最后就是我们人类可观测宇宙中的最后一个宇宙体系:超星系团 , 像我们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本星系群所处的超星系团就被命名为宝女座超星系团 。 而之所以会用可观测宇宙进行限制描述 , 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个宇宙体系上 , 还有许多人类未知的宇宙结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