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纳德·哈格海普尔(Nader Haghighipour)赞同这一说法 , 他说:
我们的研究所可以证明尽管我们的探测范围有限 , 但仍然可以用TESS来探测环双星行星 。 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证明了我们的新技术是有效、适用且成功的 。 这一发现证明了我们的新技术能够发挥作用 , 未来还能够找到更多的行星 。
一个短发男人 , 身后的墙上有地图 。
SETI研究所的Veselin B. Kostov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了新的环双星行星 。
图片来源:SETI Institute 。
一种发现环双星行星的新技术
凌日法是用来寻找环双星行星的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 在行星在恒星前方凌日时 , 从地球上测量这颗恒星变暗的程度 。 至少需要经过三次凌日才能确定行星的轨道 。 但是在双星系统中 , 这种观测方法并不容易 , 因为在同一颗恒星上空发生的凌日间隔都各不相同 。 正如Haghighipour所解释的那样:
探测环双星行星比环单星行星要复杂得多 。 探测环双星行星的技术中最被看好的是凌日法 , 那些在太空中有固定轨道的行星 , 他们周期性地在他们的恒星和望远镜之间经过 , 从而引起了恒星的亮度变暗 , 凌日法便是测量这些恒星亮度的明暗变化 。 在这一技术的运用中 , 测量恒星光强度的降低用于推断行星的存在 。
为了精确地确定行星的轨道 , 至少需要三个凌日的过程 。 当行星围绕双星系统环绕时 , 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 因为在同一个恒星上发生的凌日之间的间隔并不是相同的 。 这颗行星可能会凌日一颗恒星 , 然后凌日另一颗恒星 , 再凌日第一颗恒星 , 以此类推 。
只需要两次凌日
与它的前身开普勒不同 , TESS并不适用于寻找环双星行星 。 这是为了捕捉特定的凌日 , 望远镜必须长时间观察双星系统 。 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测那些特定的凌日 , 因为行星的轨道周期明显长于单颗恒星 。 TESS只用了27天来观察天空的一部分 , 随后移动到下一部分 。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 , TESS最多只能看到两次凌日 , 而不是三次 。 但是现在随着新技术的产生 , 天文学家表明他们可以仅通过两次凌日就可以确定行星的存在 。
TESS的主要任务在2020年7月4日就结束了 , 现在处于一个拓展的任务阶段 。 它不停地寻找各种各样的行星 , 从小块的岩石到巨大的行星 。
两个并排的 V 形图形 , 带有文本注释 。
TESS在这张图片里描绘了光度数据 , 显示了恒星的主要凌日(左)和次级凌日(右) 。
图片来源:SETI Institute 。
BY: earthsky
FY: 曾小鱼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