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深处的乏味日子( 二 )



想起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有一段文字 , 印象极深:“在浅近狭小中混来混去 , 有时要感到乏味的 。 特别是生命力强的人 , 要求亦高;他很容易看不上这些 , 而偏对于相反的一面——如贞洁禁欲、慷慨牺牲——感觉有味” 。 英雄是生命力强的人 , 他们不欲人生局于浅近狭小 , 而求慷慨激昂、壮烈牺牲 , 顶天立地 , 纵横捭阖 。 英雄主义意味着一种崇高的境界 , 然而崇高往往需要苦难的穿越才能抵达 。
这苦难不独属于英雄 , 也属于英雄生活时代的众生 。 多少英雄的赐爵封侯 , 是由无数母亲墙上的孩子遗物 , 无数妻子枕边的良人信物 , 由这些民间的斑斑血泪所构成 。 我总觉得一个社会不能太宣扬暴力美学 , 太鼓励当英雄 , 鼓励当英雄多了 , 就容易出现刽子手;而相反 , 让普通人保存普通人的情感 , 这个社会也许不高尚 , 也许平庸乏味 , 但是不会毁灭 。 因为人的社会 , 毕竟是要人组成的 , 而人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 是芸芸众生 。
我自然明白 , 我所处的历史时空注定是跌宕起伏的 。 中国自19世纪后期以来 , 就深陷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漩涡 , 自20世纪初以来 , 在破与立的辗转反侧中 , 多少人耗尽了一生的心血 。 冲突的余波至今未灭 , 至今仍在困扰着多少人 。 一个国家(民族)漫长的转折期 , 不是一两百年就能渡过去的 。 在破未全破、立未能立的思想境况里 , 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需要经历“混乱”的煎熬 。 这就是我们身处的历史现实 。 我们都只是这一漫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参与者而已 。
从小我所受的教育 , 是自强不息、戡天役物的战斗精神 , 是舍生取义、舍生忘死的英雄情结 , 但是 , 我们所做的一切 , 不过都是我们所在的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 而终将随着我们这代人、下代人的逝去而消散 。 历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即使是叱咤风云的英雄 , 君临众生的帝王 。 人的力量有边界 , 然而天地运转如一 。 古语有云:天道有常 , 不为尧存 , 不为桀亡 。 太多人为了所谓的“不朽”而费尽心机 , 最终却依旧无法抵抗这种宇宙演化的单向性 。
时代 , 其实是在小人物的生活百态中的 。 既然世界的运行方式是日升月落 , 春夏秋冬 , 时间的前进由不断重复来推动 , 那么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乏味无聊的 , 除非有巨大的变动甚至意外和劫难来打破这一自然循环 。 倘若我们没有英雄主义的野心 , 愿意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成长发育 , 看得比自己的现实利益更重一些 , 甚至没有光环 , 没有生前身后名 , 只是一个小小的历史炮灰式的参与者而已 , 那或许就能正视这一现实:桃源深处所过的日子 , 也许是一种平静乏味、细水长流的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