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光年外,发现跨度达35亿光年的“宇宙墙”,我们是实验对象?( 二 )


太空发展历史对于这种猜想 , 其实科学家们也没有办法做出结论 。 不过就人类的太空发展历史来看 , 宇宙墙这种特殊宇宙结构的存在 , 其实就已经代表了一切皆有可能 。

了解人类太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 , 在20世纪以前 , 人们对宇宙的观察研究 , 只能依靠天文望远镜的帮助 。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 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以后 , 太空探索领域才终于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 。
而借助太空发展的帮助 , 许多天文学家们曾经对宇宙提出的相关猜想 , 也终于得到了验证 。 在这些猜想之中 , 最著名的便是“爱因斯坦十字”以及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提出的河外星系 。 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 , 人类天文学家一直认为银河系便是整个宇宙的全部 。

时至今日 , 当宇宙墙这种特殊的宇宙结构被发现以后 , 其实我们也不妨设想一下:或许在宇宙墙的另外一边 , 不知名的观测者正在观察着人类的一切 , 而作为实验对线的我们 , 对此却毫无察觉 。
宇宙墙的本质在《新科学家》杂志中 , 宇宙墙研究人员霍顿对宇宙墙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按照现有的宇宙能量来看 , 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解释这个无比巨大而特殊的空间结构 。 不仅如此 , 我们甚至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宇宙墙会有这样的隔绝能力 。 因此 , 对于这种特殊的结构 , 我们只要将其称之为“宇宙墙” 。

通过霍顿的解释我们知道 , 宇宙墙这种特殊结构的一个特性 , 那就是拒绝所有物质融入其中 , 和黑洞吸收周边所有物质 , 刚好形成了两个极端 。
那么宇宙墙的架构无法解释 , 宇宙墙出现的原因是否能够通过研究解答呢?事实上 , 相比于宇宙墙内部的结构 , 宇宙墙出现的原因反而十分简单 。

众所周知 , 在宇宙中一直存在着四大基本力 , 其中引力的存在便是吸引所有天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 换句话来说就是 , 整个宇宙的秩序 , 几乎都是由万有引力来决定的 。
正因如此 , 在宇宙之中 , 由于天体不均匀的分布 , 所以宇宙空间各个地方的引力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 经过数百亿年的时间推移以后 , 数之不尽的天体在引力作用下汇聚到一定的区域 , 并因此形成了恒星系或者本星系群 。

而那些失去了天体的宇宙空间 , 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片空白 。 尤其是在大量的能量物质消失以后 , 宇宙墙便出现在宇宙之中 。 事实上 , 除去科学家们去年观察到跨度长达35光年的宇宙墙之外 , 其实很久之前就有了宇宙墙的记载 。
只不过由于人类认知的限制 , 科学家们并不清楚这些空白且“毫无生机”的地区究竟是什么 。 无奈之下 , 科学家们也只好以宇宙“空洞”相称 。

就目前来看 , 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空洞跨度都十分的大 。 除去像这种几十亿光年的巨大“墙体”之外 , 许多跨度几亿光年的宇宙墙与我们地球之间的距离更大 。
当然 , 至于宇宙墙的另一端是否会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 至今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 尤其是在人类目前连太阳系都还没有突破的情况下 ,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知道还会困扰人类多少年 。

实验对象猜测在许多科幻小说中 , 作家们都曾经提到过外星文明的存在 。 相比于人类文明 , 小说中绝大多数外星文明都会比人类文明更加高级 。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殊设定 , 主要原因就在于人类至今没能发现任何外星文明的存在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当人类以现代文明科技的高度去和外星文明接触的时候 , 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一方 。 以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为例 , 人类相比于三体星人 , 文明程度就不止落后了一个等级 。 更夸张的是 , 三体星人仅仅只用了两个“质子” , 三体星人就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彻底锁死 。
相比于这样的科技发展差距 , 我们无法猜测现实与小说中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 , 假设真如科学家们猜测的一样 , 那么宇宙墙另一端的文明远强于我们人类 , 就自然会是诸多可能性的一种 。

当然 , 即便人类真的是某一种未知文明的实验对象 , 我们其实也不必太过惊慌或者担心 。 首先 , 为这种未知的事情花费太多的心思 , 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 其次 , 在没有确定的情况下 , 过分的担心与杞人忧天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类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面 , 不如努力地发展自身的科技 。 前文已经提到 , 宇宙墙的主要作用是隔绝一切物质进入其中 。 在宇宙墙的另一端 , 可以是比人类更加高级的文明 , 同样也有可能是和人类相差不大的文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