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零下50℃!为什么因纽特人住冰屋不冷?屋子里生火,雪不会化吗?( 二 )

有时候 , 屋内的温度甚至可以达到20℃ , 但是即便如此 , 一座冰屋基本上也可以住上将近两个月 。
这就和因纽特人独特的建筑技术有关了 , 毕竟他们可是在这个极寒之地生活了上千年的人类 。

因纽特人已经在北极生活了上千年
在保证室内温度足够的情况下 , 因纽特人还会在略低于屋顶的地方留出一个通风口 。 这里他们主要用到的就是热空气上升 , 冷空气下沉的原理 。
所以即便是生火 , 也会将多余的热量从这个通风口排出去 。
此外 , 为了能够保证多余的热气排出 , 以及防止大量的热气在往上走的时候不会堆积在冰墙上 , 因纽特人还采用了一种螺旋形倾斜上升的堆砌方式 , 来建造冰屋 。
因纽特人在建造冰屋的时候 , 会将冰砖以向上的倾斜方式进行堆砌 , 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走势 , 于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类似蒙古包的结构 。
这样的堆砌方式 , 会比垂直堆砌更加方便排热 。

因纽特人正在堆砌冰砖 , 填补缝隙
这样的建造技术 , 可是因纽特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 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暖 , 还能防止温度太高加速冰屋融化 。
不过除了这样独特的建造技术外 ,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 , 那当然还是北极的温度足够低 。
北极地区冬季的温度基本都在零下50℃ , 我们知道 , 水在0℃就已经可以结冰 , 火产生的热量虽然会融化一部分冰砖 , 但是它的温度和北极的温度比起来还是太弱了 。
在冬季 , 生火导致冰砖融化的速度还赶不上低温凝结的速度 , 而且久而久之 , 还能使冰屋内形成一层光滑的冰壳 , 这种冰壳的融化会更不容易 。

冰屋里已经生起了火 , 但冰屋结构却未受影响
冰屋里的保暖设施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 , 冰屋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 但是如果光靠生火取暖 , 明显没办法达到人体需要的温度 。
而且据说因纽特人不仅能够在冰屋里生火 , 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能不穿衣服 , 那么还有哪些设施能够让冰屋更加温暖呢?
冰屋中除了生火之外 , 其实一直都会燃烧蜡烛 , 因为不少冰屋为了达到更好的封闭性 , 仅会留出一个小通道 , 不会留门 。
但这就会导致屋内的视线会比较昏暗 , 所以就需要有一种能够持续照明的蜡烛 。

蜡烛除了可以照明 , 还可以提供一丝暖意
这种蜡烛是用动物油熬制出来的 , 北极地区的动物都有很厚的脂肪 , 脂肪含量越高 , 照明时间也就越长 。
将兽皮搓成灯芯后 , 就可以制作出一根能长时间燃烧的蜡烛了 , 这些蜡烛的燃烧也会为屋内持续不断地提供热量 。
另外 , 由于冰砖会留有很多缝隙 , 其中一些缝隙是为了能够给屋内提供足够的氧气 , 但有些不必要的缝隙就需要遮蔽起来 。
兽皮就是一个十分好用的防风工具 , 因纽特人不仅会将这些兽皮挂在墙上御寒 , 还能将它们铺在床上制暖 。

这些兽皮可不单是装饰品哦
因纽特人的床也是一个由很多冰砖垒成的高台 , 他们会先在冰床上铺一层柔软的雪 , 就像我们垫棉絮一样 , 然后再铺上一层柳枝 , 最后将厚厚的兽皮铺在上面 。
兽皮最好用的一点就是 , 有毛的那一面十分温暖柔软 , 而皮面就可以很好地隔除寒气 。
另外因纽特人之所以会脱了衣服睡觉 , 是因为人体能够很好地导热 , 一家人一起裹在兽皮睡袋中会更加暖和 。

真皮层可以有效地隔除寒气
因纽特人有很强的御寒能力除了冰屋能够为因纽特人在极寒之地提供一个庇护之地外 , 因纽特人本身也具有极好的御寒能力 。
因纽特人的御寒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 而是在过去几千年里 , 为了能够适应北极的生活 , 才逐渐练就的能力 。

穿着厚皮毛的因纽特人
在北极地区 , 由于很少有植物生长 , 因此他们的食物来源就是那些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动物 。
这些动物在北极生活的时间更长 , 它们早已为了适应寒冷的温度而长出了厚实的皮毛和脂肪 。
而且这些动物的肉中不仅有很高的脂肪含量 , 给人体提供热量 , 还有很高的蛋白质 , 可以使人的身体更加强壮 。
长期食用这些高脂肪含量的肉类 , 也让因纽特人的皮下脂肪得到增长 。

憨态可掬的北极熊
久而久之 , 他们身体的御寒能力也就更强了 。
此外 , 这些动物的皮毛也为他们抵御住了刺骨的寒风和低温 , 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密不透风 , 为人体保持了更多的热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