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存在高等文明:5300年前“史前高科技城市”被发现,超乎想象( 二 )


那么良渚文明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发现呢?
前面我们说到考古学家们在良渚发现了规模庞大的古城建筑 , 那么这个来自5300年前的古城 , 庞大到什么规模呢?
本来人们认为 , 5000多年前的人类 , 文明也就达到了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那样的石器文明 , 小规模的部落聚集 , 但良渚文明遗址却展现出了城市和国家的风貌 。
在2007年人们发现良渚古城的时候 , 当时找到的城圈有六公里长 , 面积达到三平方公里 。 三平方米的宫城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好几个故宫的大小 。
而且在宫城外围 , 还有八百万平方米的外围城郭 , 这就形成了城内手工业者和执政者 , 城外农业者和狩猎者的等级划分 。
后来专家们经过多方面的查证 , 最后确定良渚古城的遗址 , 就是一个国家概念 , 也就是说在夏朝之前 , 中国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个良渚古国 。

良渚文明除了宫殿建筑群让人震撼 , 更让人吃惊的还是他们发达的水利工程 。 当同时期的文明还在依水而建、靠水吃饭的时候 , 良渚文明已经知道如何改造水源 。
2009年 , 考古学家们在良渚古城八公里外发现了第一条水坝 , 此后六年人们一共发现了11条水坝 , 这就是当时良渚人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 这要比大禹治水还要早上一千年 。
有人说大禹治水就是一个传说 , 但良渚水坝的发现 , 就实实在在证明了大禹治水的确有事实依据 。
良渚水坝工程 , 也就成为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
目前已经知道 , 良渚文明的水利工程覆盖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 是由一个13平方公里的库区、一个湖 , 加上一条数公里长的堤坝构成 。
这个水利工程一方面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和防洪 , 一方面可以把水源引到良渚古城边上 , 供整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所用 。
而且由于良渚古城水道极多 , 人们又根据这一特点 , 在城市里规划建设了很多水道路线 , 这些设计的周密程度远超世界同时期的所有文明 。

说到灌溉 , 不得不提良渚文明先进的农业生产 。
考古学家在良渚文明中发掘出了三角形石犁 , V字型破土器等等 , 这些已经说明良渚文明已经进入犁耕的农业阶段 。
在2012年的时候 , 考古学家还在莫角山宫殿东侧斜坡上 , 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谷 , 这里极有可能是着火后被烧毁的粮仓 。
这个粮仓的范围大概有5000多平米 , 碳化稻米堆积的厚度足足达到60公分 , 可见当时良渚文明已经有十分充足的粮食储备 。
发达的农业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基础保障 , 所以良渚文明才有大型水利工程 , 大规模的宫殿群 。 但此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 这样发达的文明 , 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 最后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远古文明的建造与消失考古学家发现5300年前的远古文明 , 实锤证明中华文明的确超过五千年 。
而在这个远古文明中发现的宫殿建筑群 , 以及精密设计的水利工程 , 更让人们震惊于这个文明的发达程度 。 那么这些建筑都是如何建造的 , 这文明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良渚文明的总体面积 , 在良渚文明的核心区是一个高台 , 这里就是宫殿的所在地 。
宫殿区的范围大概是30多万平方米 , 这个范围内的建筑都极为讲究 , 所用的木料也十分巨大 , 甚至有长达十四五米的巨木存在 。 这样长的木料 , 也证明了宫殿的庞大 。
再说到良渚古城的城墙 , 这里的城墙宽度最窄处也有20米 , 保存下来的部分 , 其高度也达到了四米左右 。
整个城墙一圈 , 长度大概有六公里长 , 在得知了长宽高之后 , 科学家们精密地计算了其使用的土方量 。
再加上宫殿高台所用土方 , 修建水坝所用土方 , 经过仔细计算后 , 整个良渚文明所用土方量 , 至少也要在一千多万立方米左右 。
要知道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 , 其土方量也只有三百万立方 , 可见良渚文明究竟有多么庞大 。

当然 , 有些人可能对土方量没有概念 , 我们可以做一下换算 。
如果一个人一天能够完成一土石方 , 那么就需要一千多万人同时做工 。 而在古代 , 想要把土石从远距离搬运到古城附近 , 一个人根本无法搞定 , 因此至少需要三个人完成一土石方 , 这样算下来 , 至少需要三千万人一起工作 , 才能建造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 。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 即便良渚文明农业发达 , 怎么可能有人会花费这么大的心思 , 就为了做这些建筑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