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飞碟的技术难点在哪里?人类能够造的出来吗?( 二 )


普通物体制造的引力贡献 , 胶子球高速运动时产生的相对论动质量 , 占了绝大部分 。
●在基本粒子里 , 胶子和光子一样 , 是唯2的以光速运行的粒子 , 没有静质量 。

假定一个没有质量的盒子 , 我们把一个高速运动的小球放到里面去 , 那么就会让这个盒子产生质量 , 准确的说应该叫做惯性质量 。
这就是绝大部分质量产生的原因 。
根据等效原理 , 引力质量严格的等于惯性质量 。 因而这个盒子就会具有引力效应 。
正因为引力是一种效应 , 这就给了我们一线希望 。

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效应来抵消引力效应呢?
根据最小作用量原理 , 物体在引力场中运行的轨迹是一条叫做测地线的曲线 , 这条线是短程线 。
改变测地线就有可能改变引力效应 。

那么如何能够改变测地线呢?
》高速旋转的物体以及强电场 , 可以改变测地线 。我们知道 , 在太空中 , 大质量天体演化的最终结果是一个黑洞 。
描述黑洞的有几个参数:质量、旋转以及电荷 。
理论上说 , 宇宙中的所有黑洞 , 都应该是既旋转又带电荷的 。
不带电不旋转的黑洞是绝对球对称的 , 这被称为施瓦西黑洞 。

黑洞既旋转又带电荷 , 就会改变黑洞的球对称形状 , 也就是说对引力场会有影响 。
假如说黑洞旋转的速度极高 , 所带的电荷极大 , 就会出现黑洞事件视界完全塌陷到奇点上 , 造成奇点被裸露出来的情况 。

裸的奇点附近的引力为零 , 这相当于黑洞南北极两个视界叠加在一起 。
这就给反重力的研究指出了一条遥远的 , 但是尽头有一线光明的道路 。
》也就是说 , 高速旋转的物体加上强电场 , 有可能产生反重力效应 。旋转的物体必然是轴对称的 , 而飞碟恰恰就是轴对称的 。
这就是人们意识深处认为UFO飞碟飞行的可能原理 。

目前 , 关于人类自己制造飞碟模拟UFO飞行 , 都集中在这方面 。
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和所谓的发明有很多 。 但是有没有产生反重力效应呢?鬼知道有没有 。
有人用高速旋转的水银制造反重力 , 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有实验者自己说形成了反引力效应 , 却从来没有进行公开的实验演示过 。

也有很多人认为 , 反重力研究是骗子骗钱的手段 。
所以 , 对于骗子来说 , 制造UFO级别的飞碟应该轻而易举 。
》也有一些学者研究让电子高速旋转产生反重力效应 。
根据库伦定理 , 我们知道电场的特点是力和距离倒数的平方成正比 , 这个特点和引力是一模一样的 , 因为引力也是距离倒数的平方关系 。

根据量子力学 , 我们知道电场的传播粒子是光子 , 光子在空间中运行的路线是测地线 , 因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也是测地线 。 在地球的引力场中 , 向地心指向抛射一个物体 , 不管这个物体运动的轨迹如何 , 最后都是要落到地面上来的 , 这就是测地线收敛 。 所以 , 只要让电场的测地线发散 , 等价于产生反重力 。 (a)表示一种被称为NESAR约束装置的侧截面图 , 以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 具有更强的旋转轴磁场 。 (b)描述了由于在旋转轴上有较强的导电线圈而产生的受限电子形状 。

这种双曲线磁力线约束电子形状与粒子旋转方向 , 服从表面测地线效应 。 这导致了在受限空间上的发散测地效应 。 (c)表示在赤道磁场较强的情况下沿第二个旋转方向旋转 。 (d)描绘了禁闭于赤道上的导电线圈产生的电子形状 。 结果是垂直与双曲面约束的电子形状 , 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 , 产生引力和反引力效应 。

NESAR的系统 , 可以通过耦合NESAR约束装置实现反重力推进 。 总的来说 , UFO级别飞碟的最大难度 , 就是人类的理论物理学还没有搞透 。 即使在实验室里完成原理操作 , 人也没办法坐上去 , 因为如此高速的旋转会把人体扯成碎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