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在太空并不是“走” , 也许用“飘”这个词来形容更为合适 。 太空中一无所有 , 是没有大马路等着让你脚踏实地地走的 。 而且 , 在太空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 航天员的身体飘浮在空中 , 也无法行走 。 要移动身体 , 一双脚还真是派不上用场 , 反而是一双手在起作用 。
在失重状态下 , 即使说“走” , 也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必须“头朝上 , 脚朝地”才是走 , 它无所谓上下左右 , 就是头朝下倒立或是身体横躺着都可以“行走” 。 因此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舱外活动的描述是: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在非压力或空间环境中进行的主动性活动 。
这一说法虽然消除了美苏(俄)两国在舱外活动问题上的分歧 , 但是在具体的表述上面仍然不够准确和全面 。 考虑到出舱活动这一现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以及未来出舱活动的趋势和动向 , 可以这样说 , 出舱活动应该是指航天员脱离母载人航天器或建在其他天体上的基地 , 依靠自身携带的生命保障系统 , 在太空中或其他天体表面上进行工作和活动 , 然后返回母载人航天器或建立在其他天体上的基地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 。 其中 , 载人航天器包括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和登月舱等 。
如此来解说和描述就显得准确多了 , 也更为全面 。 首先 , 它明确了航天员必须脱离载人航天器或建在其他天体上的基地才算是出舱活动 , 否则即使舱内的压力降到与舱外或基地外的压力一样的水平 , 也不算出舱活动;其次 , 它明确指出了出舱活动包括了在太空中的活动和在其他天体表面的活动 , 直接将在月球等天体表面进行的行走也纳入了出舱活动;再者 , 它指出了航天员依靠自身携带的生命保障系统走出其他天体上的基地也属于出舱活动 , 具有前瞻性;最后 , 它将出舱活动看成“过程”和“活动” , 直接点出了其最明显的特征 , 更便于人们对出舱活动的理解和把握 。
我是幸福孕孕 ,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 家庭教育指导师 , 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 。 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 , 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 , 让育儿更轻松 , 让教育更有效!
推荐阅读
- 神舟十四号女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要如何保护隐私呢?
- 世界卫星排名,美国593颗,俄135颗,中国数字无人相信
- 我军航天员刘洋,再次出征太空,丈夫才貌双全,身份不一般
- 难怪火星发现水,还不移民登陆,科学家分析水成分,看完心颤!
- 神舟十四再次落选,56岁“高龄”备战24年,邓清明还有机会飞天吗
- 全球最大“天眼”退休,花2.6亿修建,如今已被废弃
- 当初那个从4万米高的太空中,跳伞回地球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 185亿公里外,太阳系边缘地带,人类指令曾被旅行者2号“拒绝”?
- 地球是圆的,水是平的,太平洋那么大,几乎占地球的一半。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