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熊猫神话:食铁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二 )


关于熊猫的体型 , 传统说法是体重60-73千克 , 实际上这些个体是野外救助的伤残个体 。 根据胡锦矗和潘文石两位教授的野外测量 , 健康的成年大熊猫体重在78-125千克之间 , 大个体可达150-180千克 。
懒熊的体重多在80-131千克之间 , 野外最大纪录为192千克 , 比熊猫稍大 。 眼镜熊虽然公熊有100-175千克 , 但母熊只有60-80千克 , 总的来说可能还不如熊猫大 。

亚洲黑熊和美洲黑熊虽然最大体重可超过200千克 , 甚至达到300千克以上 , 但它们性别、地域差异都比较大 , 大的大、小的小 。 总体而言 , 这两种黑熊成年雄性平均都在110-120千克左右 , 只比熊猫略大一些;雌性美洲黑熊甚至比熊猫还小 。
正因为这五种熊体型如此接近 , 动物学家将它们统称为中型熊类 , 而将北极熊和棕熊划归大型熊类 , 把马来熊称为小型熊类 。

其次 , 熊猫拥有熊科第三大的脑袋 。 论头骨长度 , 熊猫在熊科中尚处在中游水平 , 不大也不小 。 但它的脑袋异常宽阔 , 四川邛崃熊猫(这个种群体型较大)雄雌混合的平均颧宽就有221毫米 , 超过了成年雄性灰熊的平均(215毫米) , 逼近成年雄性北极熊的平均(226毫米) 。 若公的对公的 , 邛崃熊猫颧宽可胜过北极熊和灰熊(注:灰熊即北美内陆的棕熊) 。
若以长宽之和衡量头骨尺寸大小 , 熊猫在熊科中排第三位 , 仅次于北极熊和棕熊 。 熊猫的脑袋足以把亚洲黑熊、美洲黑熊、眼镜熊和马来熊的脑袋装进去 。 懒熊脑袋虽比熊猫长 , 但很窄 。

熊科动物颅骨尺寸比较
脑袋宽意味着颧弓发达 , 颞肌附着面积增大 。 因此 , 熊猫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咬合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 根据学者P. Christiansen的测算 , 熊猫犬齿咬合力为1152N , 在熊科中位居第一 , 比体型庞大的北极熊和棕熊还要大 , 要知道熊猫的体重只有北极熊的1/4 。 与熊猫体型相仿的另外四种中型熊类 , 咬力都只有熊猫的50-60% 。
大熊猫咬力巨大 , 连铁器都能啃坏 , 因此古籍称其为食铁兽 , 其实它们舐咬金属器皿是为了获取沾在上面的盐分 , 不是真的吃铁 。 1979年武隆有只熊猫啃坏了农户的菜刀和保温桶 , 1983年在卧龙饲养的一只熊猫吃下了一个锑盆 。 看来 , 食铁兽这个称号不是浪得虚名 。

熊科动物的体型和咬合力比较
当然 , 熊猫也有自己的弱项 。 与其他熊相比 , 它们吻部较短 , 犬齿欠发达 , 脚爪也很短 , 这些都是捕猎和打斗中的重要硬件 。 熊猫是脚爪和犬齿最短的熊类的 , 它的犬齿只有2.4厘米左右 , 而黑熊和懒熊都在3厘米左右 , 棕熊和马来熊则有4厘米 。
熊猫几百万年不吃肉了 , 现在多数熊猫已经不会捕杀大型猎物了 。 潘文石教授曾给熊猫投喂活羊 , 发现它只知道啃羊屁股 , 不知道咬羊脖子 , 弄了半天没把羊弄死 。 不过 , 1990年在峨边县有只熊猫很擅长捉羊 , 它持续作案一年多 , 晚上钻入羊圈里盗食了不少羊 , 羊的致死伤多位于脖子上(占75%) 。

总的来说 , 由于长期适应以竹子为主食 , 熊猫攻击性比较弱 , 与捕猎有关的硬件(犬齿和爪子)有些退化了 , 但额外加强了碾压与咀嚼食物的能力(臼齿发达、咬力大) 。
熊猫的自然天敌有哪些?熊猫的自然敌害 , 主要有豹、豺和马熊(青藏棕熊) 。 豹至多只能威胁两岁以下的熊猫幼体 。 胡锦矗教授在卧龙考察期间 , 多次在豹粪中发现熊猫幼体的骨头和毛 , 有一次还发现了近两岁熊猫的头骨和残骸 。 豹的主要猎物是毛冠鹿(占85%) , 有蹄类占比超过95% , 熊猫残余物占比约0.6% 。

豺群实力在豹之上 , 对熊猫的威胁也更大 。 三四只豺就够熊猫喝一壶的了 , 年轻体壮的熊猫还能四脚朝天、背靠大树与豺群周旋 , 伺机爬上树逃生 。 但受伤或年老体弱的熊猫就很危险了 , 有老乡曾目击豺群猎杀熊猫的残酷场景 , 老熊猫被咬的肠子都流出来了 , 两眼也都被抓瞎 。 1981年 , 在卧龙有四只豺把一只成年雌熊猫追入了村庄 , 老乡把熊猫关进羊圈里护了起来 。

马熊是个体型中等的棕熊亚种 , 重150-200千克 , 熊猫当然不是它的对手 。 好在马熊的主要分布地是青藏高原 , 在四川盆地仅见于西部山区 , 和熊猫重叠不大 。 在岷山的平武县 , 曾有只一两岁的熊猫被马熊弄死 。

2001年 , 在宝兴县修路的民工发现一只重35千克、约两岁的雌性熊猫从山崖上跌落 。 它全身有多处撕裂伤痕 , 右耳被咬碎 , 右后腿被咬伤 , 尾部也有较大面积咬伤 。 研究人员分析 , 这只年幼的熊猫应该是遭遇了豹或者豺群 , 据说熊猫遇到天敌 , 实在打不过的时候会滚下山崖求生 。 可见这些猛兽对未成年熊猫威胁还是很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