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2022 年5月5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 三 )


运营指数来看:为推动疫后复苏 , 文旅景区继续发力微博、微信运营的同时 , 也紧跟品牌营销新形式 , 积极借助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触达用户 , 依托区域优质资源 , 重塑文旅景区形象 , 突破公众固有刻板印象 ,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用户认可度 。 运营指数主要得分集中在微博、搜狗微信等 , 得分TOP10的5A级景区分别为是故宫博物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黄山市黄山风景区、河北省承德市金山岭长城景区、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金华市东阳横店影视城景区、大同市云冈石窟、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景区和上海野生动物园 。
【天柱山|2022 年5月5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四、景区分布情况与细分榜单
1.5A级景区品牌类型分布
(1)5A级景区类型分布
根据5A级景区类型品牌指数数据显示 , 5月5A级景区各类型板块中品牌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人文景观类景区(288.45) , 现代娱乐类景区(293.85) , 自然景观类景区(242.02) , 综合吸引类景区(219.03) , 乡村田园类景区(181.12) 。 人文景观类拔得头筹 , 表现最佳 , 人文景观类景区中细分类型数量占比最多的分别为历史遗址型景区(57)、纪念地型景区(17)和宗教型景区(11) 。
其中 , 历史遗址类景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 , “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使历史文化遗存更具魅力 。 新形势下 , 借助云旅游、直播、特色文创等方式“活化”历史资源 , 盘活历史遗址 , 延续城市文脉 , 使历史遗址型景区关注度增加 , 品牌影响力不断延展 。 为积极对接疫后国内旅游市场 , 四川、江苏、山西等地积极响应 , 借助文旅推介会、旅博会等方式加强景区品牌建设 , 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端展现景区游玩打卡场景 , 立足于本地历史景区特色 , 大胆尝试跨界 , 创新营销方式 , 助推消费热度 , 为游客提供消费指引 , 促进商旅融合 。
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立足于景区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底 , 积极思考全新转变 , 通过联动周边景区 , 借助网络直播的方式 , 以数字化“云游”方式 , 打开文化遗产的“活化”之门 , 将秦文化和秦代文明传播给大众的同时重塑了品牌形象 , 提升了景区整体美誉度 。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景区为推动疫后文旅复苏 , 景区积极推出多项促销政策、发放门票优惠券 , 吸引游客前来游赏;同时依托景区优质资源 , 以“避暑山庄之夜”为主题 , 打造“夜游山庄”核心品牌 , 拉动多元夜间消费 , 提升景区吸引力 。

数据来源:迈点研究院

数据来源:迈点研究院
(2)5A级景区5个类型细分榜单TOP10



数据来源:迈点研究院
2.5A级景区品牌区域分布
(1)5A级景区7个区域分布
数据显示 , 从整体区域分布来看 , 各个区域的增幅起伏波动 , 华东地区景区最多 , 为96家 , 其次是西南地区 , 有47家;从品牌指数来看 , 华北地区的品牌指数最高 , 为324.76 。 5月旅游市场情况来看 , 四川、福建、河南、山西、重庆、新疆、等省市出游热度增长较快 。 其中 , 山西省因为举办“中国旅游日”相关活动 , 品牌指数位居高位 , 山西省各景区游客来源来看均以本市游客居多 , 就地、就近的“微旅游”成为主流 , 各市整合设计了以本地为中心的旅游线路 , 推出的游览景点及活动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主题鲜明 , “微旅游”集中释放了游客出游热情 , 开放性、游购一体化的景区客流优势明显 。
针对疫情后本地化游客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下 , 5A级景区不断通过整合外卖、打车等本地多场景的渠道进行有效触达 , 又通过节庆影响、会员抽奖、超级品牌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流量 , 进而帮助文旅景区收获本地游客高频复购 。 如四川 在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期间 , 作为金融助力文旅消费的一项重点举措 , 由文化和旅游厅、四川银行等联合发布的“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参与人数已突破50万人次 , 拉动包括景区在内的文旅消费近8亿元 。
另外 , 文旅景区营销以特色化体验为吸引力 , 以特色活动带动文旅景区整体工作的新时代 , 创新性活动策划包括立足于文旅景区现有资源的创新升级 , 或者是结合文旅景区情况进行的新奇特体验性项目的植入 , 均起到了盘活资源、弥补消耗的运营效果 。 如深圳推出5条“文化旅游宝藏线路” , 深圳文旅部门5月19日发布5条“文化旅游宝藏线路” , 串起了深圳18个宝藏文化旅游打卡点 。 此举旨在通过将古村落、古墟等文化旅游场所打造成“网红”打卡点 , 吸引更多游客体验深圳非遗项目、特区人文、客家民俗等文化产品 。 湖北推出328条文旅优惠措施广迎游客 , 5月19日 , 在宜昌举行的中国旅游日湖北分会场活动中 , 湖北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等联合推出328条文化和旅游惠民措施 , 惠及大众 。

推荐阅读